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我爱吃排骨--熊猫家的排骨菜-粉蒸排骨,越式香茅猪排,杂菇排骨汤 (2013-10-14) 小白的熊猫 · 制作工作间的工具架 (2009-8-5) ranger
· [JMMS厨房]又吃烤鱼了,这次用的红喉鱼,上单子!!!! (2010-4-29) jmms_smmj · 车祸后的我-写给每个开车的朋友 (2008-10-12) suel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bonnie.wang33

[人生百味] 临终关怀护士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5 19: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astlif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astlif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国内一个亲戚,退休前在一个事业单位做一把手,有些权力,也擅长左右逢源,混的很风光。退休后去另外一个城市帮女儿做饭带小孩,自己身体不好,两个孙子也很调皮,每次看到他,都愈见消瘦憔悴,最后在楼下一个人散步的时候死去。
走的时候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家人到达的时候,身体早就僵硬。
我熟悉的人里面,这算是最凄凉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8-6 09: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星球也有死亡,死亡的星球死寂的像幽魂漂浮在黑暗的宇宙中。

世间万物皆是有生有死的,大到宇宙星球,小到我们身上的细胞。

想明白了,其实并不需要宗教来解脱自己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只是循环中的一部分。

看动物世界的时候,羚羊被一群狮子围着啃食,无力的看着狮子围在屁股边上,一大口一大口的撕咬着自己的肉,自己无能为力。
面对着自己成为盘中餐的死亡终点,清醒的在疼痛中,被活着一点点蚕食掉,这种死亡的时刻,看着羚羊的迷茫的眼神,不再挣扎,而是认命,在我看来是最痛苦的死法。

发表于 2025-8-6 11: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thy010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thy010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少有谁可以知道自己需何时直面死亡,但都知道这是必然。我们为可能用到的知识付出大把的时间,但对一定要面临的生死却闭口不谈。

人生从出生那天开始就可以计算出离高考还差几天、离退休还有几年,但却不知道自己何时会离开这舞台,然后去面对人生的反思。

如果说人生只有一件事情真正值得你去投入精力,那就是这本书要告诉给你的这些知识。

一部前所未有的作品,送给已经准备好觉醒的人们:

细雨重量级著作《失忆的归途 · 隔阴不迷》是一本较全面的从多面向系统揭露隔阴之迷的著作。它化解了许多由一知半解造成的偏见与迷信,是生死四书系列中最重要的一本,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下面是一些书中的片段,希望对有缘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尝试透过不同维度与面向的视角,领着读者们穿越这个多次元的生命历程,观察台前幕后的运作机理,带来心灵的启迪,去了解高灵们的用心良苦和这课业背后的运作规则。

有机缘看到这篇文字的人,请感谢圣灵的引领。每个时代都有孜孜不倦的传法者在薪火相传着隐境之匙,为你打开秘境之门。

唯一的问题就是,你的心智是否已准备好,来面对皮囊下的奥义。

在此生的各种纠结、挂怀、恐惧、愤恨没能达成空净无碍前,并不建议你去强行打开累世记忆的魔盒。碰触宏观视角时,其带来的认知受益与觉知冲击是同样巨大的!

-----

每个醒觉内在自我的人,都会经历寻道、闻道、问道的过程。而多数人停留在闻道与证悟的阶段上,极少开启自我觉知与思考,终生滞留在固化的经文与法咒中无脑奉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修行。匮乏孜孜不倦地探求,无法叩开隐秘的真知门户。宗教是一个很好的启蒙老师,它告诉你在肉眼不可及的地方还有其它的实相,但它所说的远非全部,更不真切。毕竟依靠大众普及教材是培养不出博士后的,探索全然通透的无漏智慧永远要靠自己的摸索,而不是拾人牙慧的固步自封。修行有两层,修“正”的过程和修行的方式。前者是持续的端正认知,后者是知行合一。

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怎么知道自己可以了呢? 当梦中的行为,醒后都能让自己欣赏时,你内在的成就算是达成了。

------

我们都知道,自己一时无法看见或无法抵达的地方,有其风景与自然的流转,这并不以我们是否认同它存在而改变。你从哪里来,又会回归到哪里,你遗忘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遗忘了。你一时无法忆起家乡的景色,并不意味着家乡是童年的幻梦。生活中不时会有乡亲带来乡音的问候,总是有体质特殊的人可以连通故乡的音讯。

----- ----细雨社 同名网站有免费本书《失忆的归途》在线阅读,

当你开始意识到生命的可贵的同时,也感知到了死亡的威胁。

隔阴之迷让我们形成了对未知的恐惧,进而努力地渴望留守在这世间久些,再久些。 其实每个灵魂都已历经过数次生死的轮替,对中阴的陌生只是系统故意设置的面纱,让学子们能全情专注地面对当下的学业。

每个人都是演员,体验着自己的角色,沉浸在与他人交织的故事中,把聚散得失演绎得淋漓尽致。跟随人生的冲突与融合,了知自己真实的心智水平,也为他人带来充足的互动体验和领悟。

死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被回避最多的话题。每个人都在向死而生,但又对弥留之后的历程一无所知。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人是在“不想死”的时候死去的。当然这个“不想”并非是小我逻辑意识上的想。灵魂有自己的权衡考量与后续规划,它决定了死亡的发生日期与相关形式。因其初衷、过程、结果的品类繁多,我们对常见科目中的各种主要可能性来分类阐述......

-----

中年后的14-16年里,是一生中最艰辛的时光。人生大戏基本都被安排在这期间密集地展开。这是秋分时节,一生中做过的课业纷纷成熟显现了出来,人生规划中的重要任务也都到了展现的时机。

自由意识在这14-16年中主要负责面对与修改自己的成见认知,放下高傲自大的心,静下来开始修正认知中的偏执之处,设法弥补自己早年间造出的身、口、意业。修正好过去的残留,才能有效地让自我达成真实的融通:谅解“伤害”过我的,知道那时我尚未理解;重置我“伤害”过的,知道还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达成。

中年的宿命负责把各种现世报轮番送到你的眼前,可谓应接不暇,这是期中考试的时候。在前两期中错过的、误解的、扭曲的各种功课在这时会放大了给你看,迫使你再次面对尝试达成。悔悟、思考、总结、印证,交替进行。我知道的与我能做到的、我想的与我能做的、我明白的与我所是的,这些差异都一次次地摆放出来,让你看清自己当下的斤两与能力。

这是人生中最美好与关键的时期,在日后中阴里进行灵魂答辩时的主要认知素材,都来自于这14-16年中的自我修炼。

发表于 2025-8-6 11: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thy010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thy010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人生的后半场,年过半百,一些人在之后的14-16年中,经常会去墓地送别。虽然人生刚过半场,但亲朋的离世,已然开始提醒自己要思考人生的意义与无常的羁绊。碑文上熟悉的名字与昔日鲜活的记忆如此的违和,昨日嬉笑的声音和今天黄土下的寂静太过反差。总有一种不真实的错觉一次次地侵袭,红了眼眶,酸了鼻子,湿了面颊。


都说活着就是存在的意义,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自然的往返,谁又真的能阻拦呢?日月升落,生日的蜡烛吹了又立,生我的老了,我生的大了。朝九晚五地为了钞票还在奔波着,丰盛的宴席过口成浊归了土,芽生果落又一春秋四季。鬓角见了银丝,眼旁堆起了鱼尾。

退休前的自由意识与宿命,主要展现在对已成年儿女的沟通方式上——爱自己的孩子是肯定的,但这爱是助益了他们的成长还是扭曲束缚了他们的天性呢?自己一生的“经验”用爱的名义传递给下一代时,以长辈自尊的自己可是真的已经活明白了吗?有多少传承是智慧的金句,又有多少是家族业力的拐带呢?

宿命中的主题在这十几年中是儿女,而自由意识显化在自己到底用什么方式去“爱”着他们,有多少儿女被父母“爱”成了仇人,或无奈地熄灭了自己的灵光,成为了世俗的傀儡、生蛋的母鸡。用对方需要的方式去爱他(她)需要有智慧的觉知力和足够的洞察力。爱需要智慧,有智慧地去爱一个人远比用“爱”这个词绑架一个生命要来得可爱。利己之爱,利他之爱,爱与被爱,爱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生主题和核心感悟功课。

退休后的生活,人生遗愿清单。中国人是很避讳谈生死,搞得很多人死后觉得很冤、很迷惑,遗留下了太多的不平、不甘与如果,使得自己无法脱离业力的纠缠、习气的束缚,妄自多受了很多轮回之苦。退休后的14-16年间,就是用来最大化地彰显自己自由意识的时刻,此时的宿命束缚是最小的时候,除非你一心想要掺和到晚辈的人生中当家作主带孙子,为来世造业。

请珍惜自己的时光,趁着身体还壮硕,把一生中的不平、不甘、如果都梳理一遍。偿还、弥补、放飞、达成,找到自己的灵魂,直面灵魂、直面自我、融通生命、豁达心性。上了岁数后,八字真言就是:不闻不问、装聋作哑。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其单次的长度,而在于达成的深度与广度;不在于你经历了多少,而在于你领悟了多少;不在于你在哪里拍过照片,而在于你胸怀里能装下多大的天地;不在于你生养了几个子女,而在于你引渡了几个觉悟(自己也算一个)。

千万别搞得走的时候比来时还糊涂、更低迷。灵魂来当人就是为了参与经历,别让自己总窝在家里与电脑为伴,终其一生盯着荧屏。去闯荡去历练去经历,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成熟,更富有故事性,这样的一生才没白忙活。

别把自己关在山里庙里求永生极乐,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苦,只有没活明白的人。活明白后尽皆法喜与感恩。你所拜求的泥胎铜像本就是你自己,你本就是神、佛、上帝,你就来自天国、源自圣灵,从未真的分开过。灵修不是为了升天国得永生、断轮回离八苦、得来生富贵名利。

灵修的目的就一个:让你活得豁达、死得明白。

做人时要善待己身、善行世事、善待众生。爱自己、爱他人、爱护众生。

豁达、融通、有弹性地看待世界万有,

安然、智慧、圆融无碍地臣服在生命的热忱中生活。

最后的时光

自由意识在这个时候已经达成了最大化,你决定自己的每一天要如何度过,等待宿命的终点到站下车。死亡让意识焦点从肉身上脱离出来,运用自由意识决定是滞留阳间飘荡还是去信仰中经历更多的故事,或者尽快回家。

宿命负责在你心中有不平、不甘、如果的时候,把你的意识焦点送回到那些卡顿的难题处,让你可以再一次去尝试着化解自己内心中的郁结,再一次地和那些人物角色形成互动,看看是否能用不同的方式与观念化解开双方的心结。如此反复几次后,直到心中的不甘、不平、如果都被爱与感恩所替代了,生命变得全然通透而温馨,你真诚地和指导灵说:“哦!这太棒了!我受益良多,真是完美的人生经历啊!”然后心满意足地收回自己的意识焦点,在环中醒来。

人生犹如白驹过隙,其间你有万种理由去不快乐、去与人交恶,但也可以全然地生活在觉悟的法喜里,充满了爱与感恩地度过人生。常人都觉得苦是常态、难是日常,其实细品这些苦难与欢乐的本真时,你会发现其间无不是隐藏着自我利益的得失心而已,当然这是一个宏观的利益得失 。

八苦中七苦皆由得失心而生——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五阴炽盛苦

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

苦苦: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即使没有指出,我们也认为是苦的。这其中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有求不得苦:所求不能如愿;有怨憎会苦:冤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五蕴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坏苦: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例如我们饥饿时想吃,吃饱了就觉得快乐,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身体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长时间在水里泡着觉得快乐吗?无聊时看电视觉得快乐,但没日没夜地看下去觉得快乐吗?由此可见我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们觉得快乐。然而吃饭的实质并非快乐,倘若吃饭的实质是快乐的话,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当我们带着强烈的欲望吃馒头时,吃一个、两个、三个感到快乐,吃到四个、五个、六个时,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转变为痛苦了。吃饭是这样,世间上一切通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

行苦: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于我们的认识与世间的事实——行相违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总之,娑婆世界,一切莫不是苦。

细品八苦,其实都是聚散无常中要了还要、有了难留、没有想要、要不到生气这个循环。本就生灭如环往复不止,人却筑堤拦水,立塔挡风,伐木求火,砌土为墙,炼金相戕。到头来其实只是无尽的欲望在自我膨胀,苦的是无法用一己之力阻拦时代的巨轮,难的是不能如愿扼杀因缘的聚散。

故佛说,一切因我执而起,因无明而生;
道说,无为为法,顺应为道;
儒家说,守中为本,仁义为大
(中是宏观变迁中的平衡,执一念为中,时代变我不变还是一种偏颇;仁者同心协力,不分彼此;义者,不左不右,不偏不倚。)。

基督教传互爱归一;

伊斯兰教说克欲臣服;

萨满教让人记得沟通天地,众生有情。

纵观古今,所有圣贤其实从不同的角度都在讲同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人生的真谛。

--分享 摘自 细雨《失忆的归途》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不会说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8-6 16: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mei912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mei912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当那一刻即将到来的时候
回忆一帧一帧在脑海里放映
自己的灵魂看见自己的躯体
所有的爱,恨,情,愁即将要化成一道烟散去
最后看一眼床边的至亲至爱
感恩,珍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