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关于葱油 (2014-5-18) 路天涯 · 如何辨别Balenciaga机车包的真假 (2007-1-14) perfume
· 【晒晒我家的年夜饭】 十一口人新年第一餐 (2024-2-12) ayeeda · 我的那些女人香 --- 说说我与香水不了的情缘 119楼更新~~~ : ) (更新) (2010-7-10) tians_soul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dootbear

如何靠养老金在东南亚过大爷般的日子:秘诀是一条鲜为人知的规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4 19: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晨露吉赛尔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晨露吉赛尔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居然已经达标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9-14 19: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r.Righ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r.Righ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看这个象是super 的软文。

发表于 2025-9-14 19: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r.Righ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r.Righ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工作到60岁退休, 可以回国或到时跑跑旅居也行,67岁后老老实实留在澳洲。

发表于 2025-9-14 19: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vivi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vivi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oldqin 发表于 2025-9-14 10:50
只要17岁到67岁之间在澳洲居住过至少35年

- 如果30才来的澳洲这个就满足不了 ...

67-30=37年, 满足35年。

发表于 2025-9-14 19: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vivi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vivi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hycpcc 发表于 2025-9-14 16:48
很多人说起了离开澳洲后的医疗问题,实际上,如果真有什么大病,回来难道就不能用MEDICARE了?事实上如果有 ...

国内自己掏钱买医保可以用。

发表于 2025-9-14 19: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z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z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ifox 发表于 2025-9-14 12:54
如果你要7%的回报,那会有差日子负数的情况。也就是那一年可能一下子没了10%。不一定能追回来,因为基数 ...

一般大跌以后也就一两年时间就追回来了。有一种理论是放开2-3年需要花的钱,其余还是可以继续投资高风险组合,这样大跌也不怕,长期年平均回报7%可以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9-14 20: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muc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muc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凭啥要过大爷般的生活,人家也干了一辈子,就要伺候你?mad,

发表于 2025-9-14 20: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绿茶杀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绿茶杀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绿茶杀手 于 2025-9-14 20:48 编辑

如果本身是东南亚国家的人,那边有亲戚兄弟姐妹什么的,回去养老确实是最划算的。特别对于独居老人而言。什么都走私立,我听越南的朋友说,私立医院比宾馆的服务还要好很多。 不用计较是不是 客死异乡,反正都是住在地球村,想开点就是。但是最恐怖的问题往往是,等老到自己没有能力掌管自己生活财务的时候,怎么保障自己能用到自己的钱呢?这是首先要考虑的,无论在哪里。我们家隔几条街的邻居,孤寡老人,叫另一个邻居帮他养老,承诺死了房子给他。偶尔能看到邻居推老人出来晒太阳吧,但没多久就过去了,现在破house已经被推到重建成两层小洋楼了,自然是邻居的。所以有人说,还不如请一个信得过的照顾者,说明不可能给遗产。他还会尽心尽力照顾你,为了能保持这份工作,让你好好的活着。最近接触到养老这个行业,顿感人生暗了几个度。

发表于 2025-9-14 20: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ifox 于 2025-9-14 21:01 编辑
zzn 发表于 2025-9-14 19:50
一般大跌以后也就一两年时间就追回来了。有一种理论是放开2-3年需要花的钱,其余还是可以继续投资高风险 ...


我们用数字说话.

就拿GFC作为例子好了. S&P index 2007 年的高位 1560 . 要到2013年才恢复.

年轻无所谓等呗.

但是如果年纪大,又每年都要花钱. 那就有问题了.

假设在高位的时候他的总资产是1 m, 每年withdraw 7%作为使用.

第一年很好,又 7万.可以有个舒服的生活.但是马上进进入GFC

其中, 到了2009 年,他的总资产 剩下不足 59万. 所以该年他只可能.withdraw 35000

他需要到了2020年才可以 withdraw 同等于他 2007 年的收入. 因为这一年他的资产才会回到1 M左右.

所以问题来了.

第一,在他资产处于低潮的那几年怎么办? 要维持原来的开销必须加大withdraw的数字.那么即使市场已经走出了困境.
他的资产恢复也会更慢. 因为本金变少了.
如果要延迟享受,省着花.这样说,年轻人总是等得起.老人家延迟享受可能未必能享受了.
还有遇到非花钱的情况怎么办?

第二,也看到上图.到了2020年他可以withdraw的钱才恢复到2007年的数字. 那么多年通胀让同等的钱的购买力下降了

你拿个excel , 代入历史数据就可以推演出各种状况了. 还可以假设withdraw的钱是固定金额+通胀等.

反正就是你算的那么乐观, 就减低了抗风险能力.

发表于 2025-9-14 21: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ifox 于 2025-9-14 21:13 编辑

我就帮大家再做另外一个what if

假设你投资的是S&P 500 (其它也可以).  就套用 2007 - 2020 年的历史趋势重现在接下来的13年里面. 在这个周期里面.大部分时间美股可都是长牛.
年化回报是10%以上. 比文章假设的7%还要高.

假设开始资产是1M, 第一年开支是65000 (这个文章说75000, 我帮大家扣1万.省一点). 维持生活水准不变.也没有大风大浪的突然大笔开支. 我就加入温和的通胀 2.5%

那么到了13年后, 资产数字下降到$237,037, 如果跟上通胀, 每年withdraw的钱去到89000. 可见资产已经不能撑很久了.

所以算的乐观,则难以抗风险.

如果今年60.到时才73呢.

当然,如果是去东南亚withdraw的需要可能少很多.是可以过着大爷一样的生活.并且总资产不会减少.

发表于 2025-9-14 21: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inger|regnif 发表于 2025-9-14 17:55
我身边好像还没有见过100以上, 别说107了, 当然150的梦想还是要有的.

这个问题最近习大和普京先生讨论过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9-14 21: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李十三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李十三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nTheEnd 发表于 2025-9-14 14:43
只能活到107?我怀疑你整个家族历史,都没有过一个107岁的

算大一点,使每年花本金少一点,防止太早花光

发表于 2025-9-14 2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iddkid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iddkid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ongyuange 发表于 2025-9-14 16:01
67岁-35年=22岁,那22岁之后移民的,注定是不能满足”17岁到67岁之间在澳洲居住过至少35年“这个条件了? ...

这个大哥是体育特长生吧,体育老师手把手教的
[img]https://lb4f.lilypie.com/gb31p11.png

http://lb1f.lilypie.com/va7Rp11.png[/img]

发表于 2025-9-14 22: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umblewee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umblewee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就是如果有房夫妻的资产不超过48万,就可以拿到最高额的养老金?那假设这部分资产,每年有4%的收益,大概2万,再加4.5万,就有6.5万元的收入了,是免税的吗?

发表于 2025-9-14 22: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wei20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wei20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umbleweed 发表于 2025-9-14 22:07
就是如果有房夫妻的资产不超过48万,就可以拿到最高额的养老金?那假设这部分资产,每年有4%的收益,大概2 ...

是,是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tumbleweed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9-14 22: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bc00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bc00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去东南亚不如回国内三线城市养老,语言没问题,也不怕嘎腰子,费用也不贵,饮食更是没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红树林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9-15 09: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anutJ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anutJ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stina 发表于 2025-9-14 14:06
同学,请谨慎计算,那可是我们华裔引以为豪的天生会算数

哈哈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25-9-15 10: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elena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elena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stina 发表于 2025-9-14 14:06
同学,请谨慎计算,那可是我们华裔引以为豪的天生会算数

太有才了,笑死

发表于 2025-9-15 10: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myo(∩_∩)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myo(∩_∩)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绿茶杀手 发表于 2025-9-14 20:44
如果本身是东南亚国家的人,那边有亲戚兄弟姐妹什么的,回去养老确实是最划算的。特别对于独居老人而言。什 ...

我司几个娶了泰国老婆的老白男都带老婆去泰国过大爷的日子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dootbear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9-15 1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bbitpoin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bbitpoin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bc007 发表于 2025-9-14 22:21
去东南亚不如回国内三线城市养老,语言没问题,也不怕嘎腰子,费用也不贵,饮食更是没问题。 ...

同意,去马来西亚考察了下,今年再去泰国看看。感觉还是中国更好。

发表于 2025-9-15 10: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tsg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tsg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卖掉房子,比如套现50万澳元,并投入养老金账户获得7%回报,每年还能多3.5万澳元。


难道不需要资产审核?!!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9-15 11:3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drewmam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drewmam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hyangying 发表于 2025-9-14 08:56
有老香港回广东养老, 他们还可以拿香港的老年金好像,

香港老年金叫生果金,就只够买水果吃

这是针对强制公积金mpf成立之前未从工资缴纳过养老金的人,现在的中青年应该都交的

老香港在澳洲几十年的只有水果金了

发表于 2025-9-15 12: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东南亚不安全吧!环境又不卫生、病了看医生,海外人士的收费肯定高?为什么不回中国?或者香港,澳门!始终还有一些亲戚朋友在中国!东南亚地区完全是人生路不熟呀?
D

发表于 2025-9-15 12: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oldqin 发表于 2025-9-13 23:50
只要17岁到67岁之间在澳洲居住过至少35年

- 如果30才来的澳洲这个就满足不了 ...

17-67yrs 不是50年吗?
D

发表于 2025-9-15 12: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bc00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bc00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raceJoy 发表于 2025-9-15 12:15
17-67yrs 不是50年吗?

没错啊,五十年之间住满35年啊

发表于 2025-9-15 12: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hycpcc 发表于 2025-9-14 16:48
很多人说起了离开澳洲后的医疗问题,实际上,如果真有什么大病,回来难道就不能用MEDICARE了?事实上如果有 ...

PBS的处方药带到海外有很多限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9-15 12: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myo(∩_∩)o 发表于 2025-9-14 23:10
我司几个娶了泰国老婆的老白男都带老婆去泰国过大爷的日子了。

So 东南亚比较适合那些娶了东南亚的w ren
D

发表于 2025-9-15 12: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哈哈哈????之前的计算incorrect
D

发表于 2025-9-15 12: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ppySpeculat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ppySpeculat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家进入ETF投资的时代刚好是美股疯狂印钱的牛市,平均下来每年是有7%的,如果大家在2000年投资指数ETF,哈哈,哪里来的7%直到2009年

发表于 2025-9-15 13: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ernand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ernand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退休人士的投资账户肯定不能100% 放股票ETF,生活费,防御性资产还是要按比例分配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zzn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