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澳洲体育Q&A (2005-1-4) m8rics · 猎梦人 谈关于外汇公司的讨论 (2010-6-10) 猎梦人
· 我身边的美女或曾在我身边的美女-表姐 (2010-1-18) gingerzjy · 冷门毕业生找工经验总结 (2015-9-17) dracula_cou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chatchat

[全澳] 人为啥要吃东西,为什么会饿,怎样培养吃货?-5月18日更新 [复制链接]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4-12 17: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orthwind79 发表于 2017-4-12 17:05
我原来虽然语文成绩不好但是我有花大力气学,我还是喜欢那个学习过程的,虽然学的没有成果。。。这个外因 ...

目标结果驱动是一种
内在兴趣驱动是另一种
这两者应该不会独立存在,是相互的。

关于这个说法我的想法还不太成熟,拿出来讨论一下:

因为喜欢而去投入精力从事某个项目——》在参与中获得乐趣——》在反复实践中提高并掌握技巧领悟原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准遇到瓶颈——》反思并调整方案(此时目标驱动开始发挥作用)——》用结果检验——》进入下一个阶段——》回到开头。

就拿玩游戏举例,游戏里面一关关难度层层增加。
很多人都喜欢玩游戏,很有乐趣,但是几乎没有人会一直打第一关。过关卡对技巧和策略有要求,这里不仅仅是兴趣驱动了,而是内心设定了一个目标,因为这个目标我要调整策略和方法,过关后才可以享受下一关的乐趣。

这里值得思考,有兴趣是触发,随着投入的时间增加,对水平会自发有要求,(即使再喜欢这个项目,发展到高级的人不会愿意和初级的人一起玩,此时也丧失了乐趣,为什么呢?),我觉得一是人的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挑战的本能;二是人很享受达成目标后带来的快感;
还有一种推测:目标驱动是底层代码...不管愿意不愿意,我们都会潜意识给自己设定短期/长期目标,而且这个目标会随着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人类才得以一直发展至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dondon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4-12 19: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orthwind7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orthwind7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17-4-12 17:50
目标结果驱动是一种
内在兴趣驱动是另一种
这两者应该不会独立存在,是相互的。

我觉得简而言之就是成就感。比如拿第一有成就感就会促进我们继续努力拿第一。但是这个又是很危险的,人不可能总是比别人都做得好也不可能总是超越自己,所以不少成功的名人有抑郁的。还是常说的那个就很对,应该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虽然我还不太清楚到底应该怎样做到这样。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4-12 20: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orthwind79 发表于 2017-4-12 19:41
我觉得简而言之就是成就感。比如拿第一有成就感就会促进我们继续努力拿第一。但是这个又是很危险的,人不 ...

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较。目标不是争第一,而是超越自己。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发表于 2017-4-12 20: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orthwind7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orthwind7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17-4-12 20:16
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较。目标不是争第一,而是超越自己。 ...

总是超越自己也是做不到的,好像bolt 也不会永远越跑越快的。我觉得可能关键是定一个自己能控制的目标,比如每天都看点书学点东西,而不是太物质的目标。

发表于 2017-4-12 20: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Thar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Thar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想花钱 所以我们不去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4-12 21: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top-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top-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17-4-12 17:50
目标结果驱动是一种
内在兴趣驱动是另一种
这两者应该不会独立存在,是相互的。

与此相比,我更享受把一个不太喜欢的东西慢慢变成喜欢的东西的过程。从枯躁里面寻找趣味,逐渐发现事物的美,遂变为真心喜欢的东西,并欣赏它的价值。这个过程的成就感更大
开心和不开心,我都喜欢写故事。欢迎到我的博客http://hilltopbear.com《山顶小熊的秘密花园》看我笔下五光十色的人生故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4-12 21: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top-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top-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orthwind79 发表于 2017-4-12 20:41
总是超越自己也是做不到的,好像bolt 也不会永远越跑越快的。我觉得可能关键是定一个自己能控制的目标, ...

总是超越别人是做不到。超越自己就可以,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而不是事物本身。我妈妈教育观里面最重要一点就是教育孩子和自己比较,不要和别人比较。与别人比较容易产生逐利心态。和自己比较激发内心动力去享受过程。我在这样的教育观里成长,得益最大就是我从来不关注考试成绩排名这类东西。我更享受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读书的时候,我享受学习的乐趣,成绩是副产品。工作之后我享受工作的乐趣,工资是副产品。
开心和不开心,我都喜欢写故事。欢迎到我的博客http://hilltopbear.com《山顶小熊的秘密花园》看我笔下五光十色的人生故事

发表于 2017-4-12 21: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orthwind7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orthwind7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illtop-bear 发表于 2017-4-12 21:13
总是超越别人是做不到。超越自己就可以,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而不是事物本身。我妈妈教育观里面最重要一点 ...

可是还是我那个例子,bolt也跑不动了退休了。对于普通人来说,做IT的年纪大了就觉得不如年轻时候能干了。这是现实如此如果硬要不断超越自己怎么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心理上的超越怎么做?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4-12 21: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lltop-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lltop-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orthwind79 发表于 2017-4-12 21:17
可是还是我那个例子,bolt也跑不动了退休了。对于普通人来说,做IT的年纪大了就觉得不如年轻时候能干了。 ...

我自己体会,读书的时候,超越的多是硬件的东西。出来社会后角度逐渐变了,更着重于软件的东西。硬件的东西当然是有个尽头的,但其实你想超越肯定有个超越的目的吧?比如名呀利呀自我感觉呀。你在技术上不断超越是为了什么呢?当某个硬件无法继续超越,如何从其他方面突围也是一种超越啊?另外,和超越自我并行的另一种心理素质应该是懂得舍弃。越说越多,说来说去,就是一个人复杂三观的形成。很难一言蔽之。反正,一个人身上所有的性格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互相影响着,左右我们的人生。这个综合教育问题就复杂深奥了,根本没法进行横向比较。
开心和不开心,我都喜欢写故事。欢迎到我的博客http://hilltopbear.com《山顶小熊的秘密花园》看我笔下五光十色的人生故事

发表于 2017-4-13 11: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atc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atc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17-4-12 17:50
目标结果驱动是一种
内在兴趣驱动是另一种
这两者应该不会独立存在,是相互的。

你有兴趣可以看看motivation理论。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动机往往是复杂的,但研究的时候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控制变量,孤立变量以衡量变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各种因素的作用。
内在动力的有效性是被实验反复证明的,也是最自然,省力的;所以保持孩子的求知欲,让他得以建立兴趣不但会是聪明而勤奋的家长的最好选择,哪怕不那么聪明,而且懒散的妈妈也可以因为无意识地“放羊”而“意外”地保持了孩子的探索精神。
外部目标驱动需要后天学习,而且在实际转化为行动前有个内化过程,让孩子理解并接受成人的目标本来就不容易。你举的例子也是你有一定年纪以后的事情,而我们说的是儿童早期教育。这里面还有几个风险,成人的目标也许同孩子的兴趣不相符合;乐于把外在目标“传导”(注意我特意用了中性词)给孩子的家长,往往不局限于战略,战术上也忍不住要插手,久而久之,孩子的所谓主观能动性就丧失了。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15 收起 理由
fztt + 10 感谢分享
2KMUM + 3 我很赞同
dondon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奇思同学签了工作,近年不会回悉尼。考虑处理以下物品:kawaii 三角钢琴,珠江专业架子鼓,及各种学习用品,衣物。有兴趣短我。

发表于 2017-4-13 11: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egew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egew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是同意ChatChat的。没有系统研究过儿童教育,我们的教育理念更多来自对自身成长过程的反思,对孩子的观察,和很少量的教育理念书籍。

孩子的求知欲的确是与身俱来的,太早人为介入(如Kumon类的早教)会对这种自然成长的过程带来破坏。当然个体差别很大,不能一概而论,但我相信大部分(如果不是所有)国家小学教育在5岁以后才开始,而不是3岁,是有理论和数据支持的。

专注力也是与身俱来的,蒙氏早期教育就很强调不要打扰孩子。我在平时的观察中也能看到有些孩子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达到的惊人成就。

我想,作为家长,比“多做点什么”更重要的是“少做错点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chlily + 3 我很赞同
chatchat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4-13 11: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碧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碧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在这里是指“托儿服务”,跟"children's  service "一样的,没什么高深的。

发表于 2017-4-13 11: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hatchat 发表于 2017-4-13 11:25
你有兴趣可以看看motivation理论。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动机往往是复杂的,但研究的时候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 ...

我很赞同你的关于内在动力和求知欲的观点,但从具体操作方法来说,应该怎么做?例如孩子看不出有什么求知欲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上网聊天,或者逛商店),该怎么培养?或者等待孩子自己有求知欲的那一天?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4-13 12: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orthwind79 发表于 2017-4-12 20:41
总是超越自己也是做不到的,好像bolt 也不会永远越跑越快的。我觉得可能关键是定一个自己能控制的目标, ...

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吧。当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或者健康状况不那么好了。干点别的或者要求就要放低点。享受生活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4-13 12: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孩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特别强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刚上kindy的时候,每天都要拖着她妈妈给念书,可是妈妈很忙呀,也不爱读书。慢慢地那个孩子就不爱读书啦。
所以我觉得小孩爱干什么,只要是好的,父母支持就行了。

发表于 2017-4-13 12: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raoke_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raoke_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早教,骗钱作用心理作用远大于实际。

每个人都是个不同的个体,哥亲身体验,早教毛线用都没有,都是骗钱的玩艺。

人生,最重要的是在正确的时间作正确的事情,情商培养远大于智商,相信各位对这个都有认同。

说说我自己,从小顽劣,被n多个早教班拒之门外,正式入学前,字不认识几个,数学更别提了,英文一个不认识,每天就是和小伙伴玩扑克,打麻将,在外面疯玩。

所谓的学习就是跟学校按步就班,英文更是从初一才开始学起,目前的情况的,智商一切正常,行为举止也和早教的同学们无异,甚至优于他们。

所以,小孩子培养培养兴趣就可以了,早教那玩艺真的不要也罢。
如果我不在线, 就是吃药去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4-13 13:0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orthwind7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orthwind7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ondon 发表于 2017-4-13 12:20
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吧。当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或者健康状况不那么好了。干点别的或者要求就要放低点。享受生 ...

嗯,应该是这样的,按年龄能力兴趣等等计划一些可达到的目标。

发表于 2017-4-13 13: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ingsu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ingsu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ingsun 于 2017-4-13 16:58 编辑
gegewu 发表于 2017-4-13 11:41
我是同意ChatChat的。没有系统研究过儿童教育,我们的教育理念更多来自对自身成长过程的反思,对孩子的观察 ...


作为家长,比“多做点什么”更重要的是“少做错点什么”。

我家孩子一直是这种形式的放养,他们做得合适的事情,比如一起愉快的交流,沟通,玩,出去锻炼,去他们喜欢的地方,画画,跳舞,学钢琴等等,我都会满足。只有在电视/游戏太多的时候会阻止他们。

So what? 女儿6岁,儿子10岁。现在反思,我对这种教育满意吗?

女儿到目前为主,还比较满意,爱好很多,做事情很认真,专注力也够,就连做题自己都能搞出很多乐趣,喜欢上学,很喜欢老师,前几天要放假期,接的时候要抱着老师说煽情的I'll miss you in holiday这种。
但是再看儿子,没有竞争意识,不在乎他会不会比别人好,没有企图心,目标倒是从始至终都是一个: scientist。

不知道儿子是不是因为我放养的原因才这样,但是到女儿这里,我从今年开始,已经要求她每天做点练习,现在做多少无所谓,就是要她认真做,以后每年逐年增加练习时间。希望她有些企图心,能养成勤奋及坚持的习惯。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收起 理由
chatchat + 3 感谢分享
2KMUM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4-13 13: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ttleK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ttleK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赞成楼主的。。。正在家放养几个娃,过几年上来跟大家分享放养经验。

发表于 2017-4-13 17: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atc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atc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早教内容之一:做好上学的生理心理准备

Original 2017-04-13 chat chat 沟通沟通沟通
早教的内容之一: 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准备好上学

读书,认字,做算术学校老师都会教,所以不需要让这方面的内容占据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宝贵时间。但是,家长需要注意,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准备好上学。如果已经上了幼儿园,新洲幼儿园“准备上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家长配合就可以了。在新洲学校,k-2年级基本也是过渡时期(所以有些把早期教育线划在8岁上),即使家庭教育略有欠缺,只要孩子的求知欲探索欲还在,问题也不会很大。

新洲教育部官方网站对准备上学的家长有个专门的说明,网站可选中文,但看起来不舒服,另外翻译了。
http://www.schools.nsw.edu.au/go ... prepareforkindi.php

导言是这么写的:
Preparingfor Kindergarten 准备上学(kindergarten)
Parents/caregiverscan do a lot to help prepare their child for Kindergarten before the big 'firstday'. Below is a list of skills that will be useful for children startingKindergarten. We recognise that not all children will have these skills aseveryone develops at a different pace, so this is intended only as a guide sothat starting school may be just a little easier.
Encourageyour child to attempt the things mentioned below, but don't worry if your childcan't do all of them. Talk to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 and together you cansupport and assist your child's learning.

家长/教养者在孩子第一天上学前,可以做很多的准备工作以帮助他们顺利入学。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技能。因为每个孩子发展进度不同,我们理解不是所有的孩子在入学前都能掌握所列技能,所以这个单子是指导性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更容易入学。请鼓励孩子尝试所列事项,但如果他们还做不到,也不需要焦虑。请同孩子的老师沟通,家校双方共同帮助,支持孩子的学习。

Language语言

•              talks to other people aboutfamiliar objects and events 同他人讲述熟悉的事物
•              answers and asks simple questions 提出/回答简单问题
•              makes needs known 告诉他人自己的需求
•              follows simple instructions 懂得按简单指令行事
•              uses books for enjoyment or forlooking at pictures 享受阅读书籍(或只是看图)
•              identifies pictures in books,magazines, on television or video 认识书,杂志,电视,录像中的图像
•              uses a variety of things (pens,pencils, textas, paintbrushes, sticks in the dirt) to draw, to scribble or towrite 会使用包括钢笔,铅笔,彩色水笔,画刷,棍子(在泥地上)画画,涂鸦或写字
•              joins in singing familiar songs 参与歌唱熟悉的歌曲


Mathematics数学

•              recognises that numbers can be usedto count 认识到数字可以用来计数
•              uses words such as many, a lot,more, less 会用许多,很多,更多,更少等词
•              identifies things in a group thatare different 会区分一组事物中的不同
•              sees differences in shapes 认识形状的差异
•              differentiates between opposites -up and down, under and over, in front and behind, day and night 区分反义词: 往上/朝下,上面/下面;前面/后面,白天/夜晚


Personal/SocialSkills 个人/社交能力

•              uses the toilet independently 独立使用马桶
•              can say own name and address 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地址
•              adapts to unfamiliar settings andnew experiences 能适应不熟悉的环境和体验
•              can finish a task, and tidies upafterwards 能完成任务并且整理善后
•              plays cooperatively with otherchildren - shares and takes turns 能同其他孩子一起和谐玩耍,懂得分享和轮流
•              can sit still to listen to a storyfor a few minutes 可以坐下安定地听几分钟故事
•              is curious about the world 对世界充满好奇
•              can share an adult's attention withseveral other children 会同两个以上孩子分享一个成人的注意力
•              participates in imaginative play 参与假想游戏


PhysicalSkills 运动技能

•              uses scissors to cut along astraight line 会用剪刀沿直线剪切
•              enjoys a variety of indoor andoutdoor play 喜欢各种室内外活动
•              can put on and take off jumpers,shoes, socks independently 可以独立穿脱套衫,鞋子,袜子;
•              makes and designs things using a variety of materials 会用不同材料设计制造事物


仔细看这个单子,原来孩子们上学前必须达到的技能真是很少很少,学业方面,对照我以前写的识字准备工作,认识字母,认识语音,认识书面范式等,显然这些工作是kindergarten 要做的事情,所以官网只要求认识图画,能专心听故事几分钟就可以了。只要从小亲子共读,有同别的孩子一起听讲的经历,即使不补习我们也已经超前太多了,完全不需要焦虑。数学概念方面,官网的基本要求也很低,大部分孩子,掌握的概念远超列表。

数学方面,我倒是觉得,有些家长虽然教了孩子数数,却没有能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一对应的概念;有的家长,或者kumon 数学,机械地让孩子记忆了加减,反而模糊了了加减的实际意义,掩盖了孩子数的概念的模糊认识,到孩子高年级,这个问题会显现出来。

自理能力方面,除非有老辈人带的孩子,大部分这里的华人孩子还是不错的。很多孩子上kindy之前,已经开始学乐器或画画,精细动作,手眼协调应该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即使有欠缺的,可以通过筷子游戏,手工游戏等改善,涂鸦也是最好的抓握笔练习。

从我观察来看,我加黑的部分反而是华人容易忽略的,因为孩子的活动,游戏基本由家长主导,很多孩子自由思想,自由活动,自由创造的机会比较少,有的孩子自由地对玩具进行开放式的运用,往往也会被家长“矫正”;有的孩子喜欢自言自语,扮演各种角色,有的家长会认为是家长没有空陪伴而不得已为之的无奈选择,一有机会就打扰孩子;更有的家长嫌脏嫌麻烦,阻止孩子的某些活动,这些行为,都有扼杀孩子求知欲想象力的嫌疑。

说到孩子上学的心理准备,如果家长焦虑想让孩子‘早日’建立起自觉作业的习惯,家长往往也会焦虑孩子别的项目的发展,孩子对于上学的态度是焦虑,消极的。如果家长能够有意识地延缓某些内容,比如,写字,做作业,把他们列为上学后,长大才能做的事情,孩子反而会有所期盼。这里的preschool,总是强调很多事情是you doit at big school,是很有道理的。

总体来说,学前孩子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认字写字做算术都可以等一等。有的家长说,早一点建立起学习习惯,以后上学了可以轻松一点;还有的家长说,早一点学点正经东西,可以在班里排位较前,有利于自信的培养。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还是那句话,根据脚手架理论,孩子如果跳一下能够得着,有利于孩子发展,如果幼年时老需要摸高,尤其在亲情绑架下摸高,孩子主动追求的乐趣就少了很多;孩子的学习是方方面面的,不仅局限于写字认字算算数,很多亲子共读和许多体育,艺术,游戏活动都有利于孩子的正规学业学习,千万不要因为父母的努力,限制了孩子的格局。父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3 收起 理由
Helenasyd + 4 感谢分享
tuboshu1986 + 6 感谢分享
northwind79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奇思同学签了工作,近年不会回悉尼。考虑处理以下物品:kawaii 三角钢琴,珠江专业架子鼓,及各种学习用品,衣物。有兴趣短我。

发表于 2017-4-13 18: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李十三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李十三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随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4-13 18: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orthwind7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orthwind7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hatchat 发表于 2017-4-13 17:59
早教内容之一:做好上学的生理心理准备

Original 2017-04-13 chat chat 沟通沟通沟通

看这个list还真是很基本啊。这下我又犹豫了,到底要不要儿子按时上小学呢?他是五月份的生日,现在by default是晚一年上吧。

发表于 2017-4-15 01: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odnit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odnit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hatchat 发表于 2017-4-13 11:25
你有兴趣可以看看motivation理论。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动机往往是复杂的,但研究的时候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 ...

Lz 这套养娃大法,

在理论上是最可行,

在执行上是最难行

发表于 2017-4-15 21: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藍莓豆丁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藍莓豆丁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藍莓豆丁 于 2017-7-5 23:23 编辑

我觉得早教要分两种,就是家里父母亲身教育和让孩子参加外界的早教课程。第一种要求父母给予孩子很多的关注,以身作则。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chatchat + 3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4-15 21: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lil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lil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碰巧看到这个贴,看到好几个熟悉的ID,都是些kumon迷,早教理论专家。等孩子长大了,回过头来看看就明白了,孩子的成长是怎么一回事。

发表于 2017-4-15 21: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nip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nip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早教这个理论太高深,我搭不上话。
如果只是那种一年级提前教二甚至三年级知识的学校,除了可能给家庭带来奖学金以外,我觉得去不去真的意义不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4-15 21: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risty_B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risty_B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niper 发表于 2017-4-15 21:36
早教这个理论太高深,我搭不上话。
如果只是那种一年级提前教二甚至三年级知识的学校,除了可能给家庭带来 ...

Xue

发表于 2017-4-15 21: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risty_B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risty_B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niper 发表于 2017-4-15 21:36
早教这个理论太高深,我搭不上话。
如果只是那种一年级提前教二甚至三年级知识的学校,除了可能给家庭带来 ...

学校一般不会提前教,除了oc ,gt 班
提前学的都是补习班或者家里

发表于 2017-4-15 2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nip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nip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hristy_BJ 发表于 2017-4-15 21:44
学校一般不会提前教,除了oc ,gt 班
提前学的都是补习班或者家里

对对,我说得其实是补习班。

发表于 2017-4-15 22: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清咖一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清咖一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请问LS的Kumon专家,女儿以前在国内去过半年的Kumon,效果还挺明显的,那一年是她唯一一次语数英全都得100分的一年(也有可能是巧合,因为她只读数学)。
现在十年级了,来澳洲后没去过任何补习班,不知道重新开始Kumon合适吗?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