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博社:美国没有对华政策、没有战略、也没有头绪 当美国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准备在韩国经济峰会期间会晤,一些华盛顿的外交战略家已忧心忡忡。 全球最强的两国似乎正一步步走向经济“互相毁灭”的边缘,而至少其中一方看起来毫无计划、缺乏专业、也不知所措。 前副总统贺锦丽顾问利斯纳(Rebecca Lissner)表示:“首先要明白的是,现任美国政府根本没有对华政策”。 她原本将在2024年选举中,若贺锦丽获胜后进入国家安全委员会。 美国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亚洲问题专家库珀(Zack Cooper)则说,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一团糟”,“贸易问题比市场预期还要糟糕”。 另一位学者更形容,白宫正经历“九个月的政策抽搐”和“战略分裂症”。 今年初,特朗普发动对全球的“经济战争”。几乎所有国家选择妥协,但中国强硬回击,对等征收高达145%的关税,随后暂时下调至约30%。几轮反复、暂停与虚晃后,11月新一波加税威胁又浮现。 然而,关税只是开端。如今美中互征港口费、限制科技公司、制裁彼此企业,美国打压使用美制芯片的中国公司,中国则盯上英伟达和高通。 连TikTok的命运都被卷入政治交易。 其中一个最具冲击性的动作,是中国威胁限制稀土出口。 虽然早有迹象,但特朗普政府仍被打得措手不及。稀土虽然并非真正稀有,却极难开采,是制造汽车、电机乃至战机的重要材料。 哈佛大学教授利森(Graham Allison)指出,在这场“供应链博弈”中,中国“握有高牌”,而特朗普才刚意识到自己被动。 但库珀不同意:“美国也有筹码,只是没去打。”他指出,美国可切断中国银行在全球市场中的美元交易,这种金融制裁与中国的稀土禁运同样具威慑力。 然而问题在于,白宫近期解雇了大量具技术专长的对华专家。例如,费思(David Feith)就在中美关系升温时因政治原因被撤职。 另一个问题是,特朗普顾问团队内部严重分裂。乔治城大学的费达修克(Ryan Fedasiuk)总结道:经济民族主义者主张关税本身;“强硬现实派”关注削弱中国科技与军力;而“交易派”则把关税视作施压工具,用以换取中国在芬太尼原料等问题上让步。而特朗普本人立场摇摆不定。 这正是缺乏战略的体现。白宫甚至没问清几个根本问题: 1. 美国到底是要吸引中国投资,还是要彻底脱钩? 2. 要卖出最先进芯片,还是要自己独享? 3. 在更大层面,美国究竟想压制中国,还是希望让中国分担维护世界秩序的责任? 4. 台湾与南海是美国必守的核心利益,还是谈判筹码?中国到底是必须击败的敌人,还是无法回避的伙伴? 利斯纳说,一旦高层坐上谈判桌,就不能挑着议题谈:“不能说我们只谈贸易不谈台湾,只谈芬太尼不谈菲律宾——外交不是这样运作的。” 她称这是一种“注意力缺陷型外交”,缺乏目标与方向。 库珀则说:“特朗普团队根本不认为需要战略,他们相信特朗普是‘天生谈判高手’,进屋看准筹码就能拿下。” 但问题是,中国早就为这场对决准备多年。稀土只是开始,中国人认为自己“在特朗普团队头上绕圈跑”,信心十足。 如果韩国峰会上的中美会晤最终取消,中国会把原因归咎于“后勤问题”;若真举行,预计也不会有重大成果。 也许会出现暂时的关税宽限,或达成少数企业协议。 但对于这段对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而言:中美关系,恐怕没人会因此变得更明智。 ![]() ![]() 来源: https://www.bloomberg.com/opinio ... trategy-and-no-clue October 18, 2025 at 11:00 PM GMT+11 By Andreas Klu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