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金融时报:这家117年历史的苏格兰投资公司已成养老基金新宠 如果主动管理已经“死亡”,那一定没人告诉百利吉福德(Baillie Gifford)这家创立于马车年代、以高增长闻名的苏格兰投资基金。 2004年末,这家接近百岁的基金管理公司的合伙人给澳洲各养老基金负责人写信,递上一份含蓄却极具吸引力的营销陈述。 当时,澳洲养老金总资产还不到五千亿美元。 亚马逊的市值从1999年的峰值腰斩至180亿美元。前PayPal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几个月前刚带领一轮750万美元A轮融资,投向一家名为特斯拉的电动车公司。 在悉尼,一家只有9名员工的小软件公司Atlassian正在赢得蓝筹客户。 来自爱丁堡的百利吉福德合伙人在简短信中告诉各养老基金:他们自信在做不一样的事情,如欲了解更多请来电。 到2005年5月,百利吉福德拿下首个澳洲委托。此后便通过与财富集团CFS的合作管理养老金与个人资金。 此后,养老金资产增至四万亿澳元,增长6倍。但与该基金押注企业的爆发性增长相比仍显温和:亚马逊扩大了130倍;特斯拉成长为全球巨头之一,让马斯克的投资者获利达360倍。 当年刷一万澳元信用卡起家的Atlassian如今在纳斯达克上市,已为其联合创始人Mike Cannon-Brookes与Scott Farquhar创造数十亿澳元财富。 百利吉福德当初的9800万澳元养老金委托也水涨船高,目前管理的澳洲财富接近300亿澳元。 价值观与治理 与当初合伙人的信一致,这家公司确实有点“不同”。它由两位苏格兰律师于1908年创立并以其姓氏命名。赶在福特T型车开始量产之际,他们看到了投资橡胶业务的机会。 百利吉福德一直以支持全球最具雄心的上市公司著称;这些投资虽回报不俗,但在波动与痛苦回撤期间需要相当的定力。 截至2022年11月的一年里,其长期增长基金下跌逾55%。 该长期增长基金自成立以来,曾持有17只回报达5倍的股票,这正是其目标;但也有40次个股回撤超过30%,10次持仓腰斩。 2007年加入公司的合伙人Tim Garratt表示,他们的投资流程围绕“拥抱上行、而非畏惧下行”构建。 他说:“我们有条规则:讨论一只股票的前30分钟,不允许说负面,只做上行压力测试。” “我们犯过的最大投资错误,是想象力的失败,没能足够大胆地设想事情有多么可能发展得非常非常好。” 这与多数主打“抗跌护城河、平滑回报”的经理大相径庭。但多年下来,百利吉福德的做法仍引发共鸣,甚至包括保守机构。 养老基金决策者的看法 在Jana主办的一场投资会议间隙,《澳洲金融时报》向几位养老基金决策者征询对百利吉福德的看法。 会后酒会上,多名分析师热烈讨论,整体印象一致正面: 百利吉福德是一家真正耐心的长期投资者,少有可比对象。 各养老基金负责人承认,他们面临不得偏离基准过多的压力。但这并未阻止他们配置百利吉福德,后者并不掩饰对“指数跟踪”的不屑。一位首席投资官在会上说:“如果主动管理已死,显然没人通知百利吉福德。” 不过,基金流程的一些方面也引发健康辩论。 其中一题是:它涉足私募市场究竟是分心,还是增强流程。 自2012年以来,百利吉福德已投资150家私企,包括中国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及马斯克支持的航天公司SpaceX。 近期又入股大型AI语言模型相关企业。 另一讨论点是其从非金融行业招聘分析师的做法。对此,一位具理论物理背景的养老基金CIO称,非金融视角有助分析师把握长期论点的风险,并恰当地忽略通胀与利率等在长期会淡化的因素。 若招聘有缺陷,基金表现早就熄火。 但尽管过去五年对成长投资者艰难,其长期业绩仍然亮眼。 因此,养老基金成了忠诚的投资者。用加勒特的话说,他们明白“创新不是一条铺好的大道”。他说,创始人之所以邀请百利吉福德投资最有前景的私企,正是因为其“耐心”。 这些在航天与AI领域的私募投资,对指导其公开市场股票投资极为宝贵。 正是这种长期取向,让公司有信心与马斯克并肩成为特斯拉最大投资者、在2016年买入英伟达,并在亚马逊三位数市盈率时坚持持有逾20年。(长期增长基金自创立以来持有的另一只股票是奢侈品牌爱马仕。) 百利吉福德押注特斯拉已成投资圈传奇:股价暴涨暴跌。加勒特称,基金目前已卖出,因为不再看到其从当前水平再涨5倍的潜力。 关于估值的“纪律性” 与外界印象相反,加勒特称百利吉福德在估值上非常“有纪律”。基金愿为短期盈利支付高倍数,但会不断检验“股价能从当前水平增至5倍”的论点。 另一个印象是,百利吉福德这类成长型基金对治理较宽松。治理专家不喜双层股权结构,而成长投资者往往更包容希望保留控制权的创始人。 但容忍度该有多大?加勒特称,百利吉福德认为治理与利益一致确实关键,同样重要的是避免“职业化CEO”与流于形式的治理“打勾”。 他说:“我们要支持的是做非凡之事的非凡公司,这往往意味着其治理结构会不那么寻常。”。 澳洲关于双层股权结构的争论正在升温,监管机构与交易所正在探索鼓励更多创始人在本地上市的途径。 加勒特对双层股权的看法?“要看情况。”在早期,创始人无需担心失控权有助其施展,但随着时间推移,治理需要调整。 “对一家公司的‘正确做法’,高度取决于其年龄与阶段。2014年适合特斯拉的东西,与今天适合它的东西大相径庭。” 实际上,在科技颠覆与地缘震荡的时代,加勒特认为“适应性”是企业管理层最关键的特质。 他说,如今已不存在简单的“成长股”与“价值股”,而是“面向未来者”和“拧干旧海绵者”。 加勒特说:“有人还在拧干过去三十年‘股东价值运动’的最后一滴水。也有人正投入全新的商业世代与经营方式。” 来源: https://www.afr.com/markets/equi ... ite-20250901-p5mrj2 Jonathan ShapiroSenior reporter Sep 7, 2025 – 10.00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