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澳洲和世界时政 查看内容

中国空射弹道导弹“惊雷-1”正式亮相 意义重大

2025-9-7 08:04|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2389| 原文链接

美国战区新闻:中国空射弹道导弹“惊雷-1”正式亮相 意义重大

除了“惊雷-1”本体的揭幕,北京的大阅兵还是中国新核三位一体中“空基一腿”的首次真正展示。

中国在昨日于北京举行的大规模阅兵中,正式公开了一型具备核能力的空射弹道导弹(ALBM),名为“惊雷-1”(JL-1)。随着“惊雷-1”与潜射和洲际弹道导弹(SLBM/ICBM)并列展示,此次活动也标志着当前中国战略核三位一体的三个组成部分首次在公开场合同场亮相。

“惊雷-1”只是昨日阅兵诸多引人注目的新披露之一。

《美国战区》早在今夏阅兵筹备期间便陆续报道相关动向。需要首先强调的是,空射“惊雷-1”(Jinglei-1)绝不能与已退役的潜射“巨浪-1”(Julang-1)混淆。“惊雷”英译有“骤雷(sudden thunder)”“霹雳(thunderbolt)”“雷鸣(thunderclap)”等,“巨浪”则通常译为“巨浪(huge wave)”。

“惊雷-1”空射导弹极有可能就是西方过去称作CH-AS-X-13的那型导弹,据信至少自2010年代中期起即在研。

多次出现的模糊照片显示,一型与其极为相似、甚至可能相同的导弹,曾挂载在专用的轰-6N导弹载机机腹下方,但中方此前未曾承认其存在。

轰-6N 还能空中加油以延伸航程,并已在 2019 年北京另一场大型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

CH-AS-X-13 过去也被称作 KF-21,缘由是有报道指其至少部分源自东风-21系列两级地射弹道导弹。尽管这一渊源尚未官方证实,但昨日阅兵展示的“惊雷-1”(或其模型)整体外形与东风-21D的构型相当一致:下级主发动机级之上,装有可机动的再入飞行器(MARV),在末段与本体分离。

“惊雷-1”还采用三片尾翼布局,体现其空射特征。东风-21D为常规弹头,优化对舰打击。

射程更远的东风-26同为两级、带 MARV,但尺寸明显大于东风-21。按具体设计不同,MARV可在末段进行额外修正以提升精度,并通过机动增加拦截难度。

此前还出现过如下图像,引发外界讨论:CH-AS-X-13或存在第二种变型,或轰-6N另有一种导弹,顶端可能为楔形、无动力的高超音速助推-滑翔飞行器(HBGV)。此外也存在外形近似圆锥的 HBGV方案,看上去会与MARV相似。

无论具体形态如何,HBGV与MARV在本质上不同:后者总体仍沿着近似弹道的轨迹下落;而HBGV在分离后,按较低的高空大气层内航迹飞向目标,并能在途中不规则机动。

再叠加高超音速(一般指马赫 5 以上),对防御方提出更多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较大型弹道导弹在末段也会达到高超音速。

五角大楼过去还推测,CH-AS-X-13可能既能携带常规弹头也能携带核弹头,类似东风-21系列与东风-26。

与东风-21(尤其是东风-21D)的关联,也曾引发外界讨论轰-6N 具备反舰任务,特别是对美航母编队的角色。阅兵中关于“惊雷-1”的硬指标并不多,但其被明确描述为核武器,这并不排除存在常规弹头版本,用于对海或对陆打击。

活动期间,据报道官方解说称“惊雷-1”射程约八千公里。若属实,这远超当前代东风-21 诸型以及东风-26 的评估最大射程。五角大楼2024年递交国会的非密年度报告称,东风-21D“射程超过1,500公里”;同份报告给出的东风-26 射程约四千公里。

一般规律是,空射导弹可从发射平台的速度和高度中获益,尤其体现在射程上。因此,同等设计的空射弹道导弹,合理预期会比地面或海上发射的版本覆盖更远。例如,俄制空射“匕首”被认为射程明显大于其地射基础型号“伊斯坎德尔-M”近程弹道导弹。

无论具体性能几何,“惊雷-1”在昨日阅兵中的出现,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这是中国现有核三位一体中“空基部分”首次正式对公众展示。在目前全球被普遍认可的九个拥核国家(包括未公开承认库存的以色列)中,只有美、俄、中、印以某种形式装备核三位一体。构建核三位一体的核心理由,是其带来的作战灵活性与对打击的韧性:即便其中一至两“腿”被压制,仍能保留实施报复打击的能力。

五角大楼早在2019年就公开评估:随着轰-6N的出现,解放军空军正重拾战略核威慑角色。在此之前,中国空投核弹库存的具体状态并不清晰。随着2020 年轰-6N形成战力,五角大楼进一步评估称解放军已建立起“初显雏形的核三位一体”。

五角大楼在2024年递交国会的非密报告中写道:“解放军空军已形成轰-6N的作战部署,为中国核三位一体的空基部分提供平台。相较其他轰-6型号,轰-6N 增加了空中加油探管,并对机腹作了内凹改装,使其能外挂具备核能力的空射弹道导弹(ALBM)。”“轰-6N 所携ALBM似乎装配可机动再入飞行器,这表明该 ALBM连同东风-26 中程弹道导弹很可能可对印太战区目标实施核精确打击。”

如今已获官方确认包含“惊雷-1”的中国核三位一体,是更大规模核力量扩张的一部分,陆基与海基“两腿”也在同步扩充。近年来新建的大规模ICBM发射井场尤为醒目;这些井位未必全装导弹,可能通过“换壳游戏”制造对手目标选择的复杂性。

五角大楼2024年中国军事报告指出:“未来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能将继续以快速节奏对其核力量进行现代化、多样化与扩张。解放军寻求更大且更为多元的核力量,从低当量精确打击导弹到具百万吨级当量的ICBM皆在其中,以便在升级阶梯上拥有多种选项。”“2023年,北京延续其快速核扩张。国防部估计,截至2024年年中,中方库存中的可用核弹头已超过六百枚,到2030年将超过一千枚,其中相当部分将以更高战备等级部署;这种增长至少会持续到 2035年。”

报告还称:“中方未公开或正式说明其核扩张与现代化的理由。该扩张几乎可以肯定与中方对不断上升的美中战略竞争的更广泛、长期认知相关。解放军的核扩张与现代化很可能与其总体军事战略相系,意在弥合能力差距,成为具竞争力的全球性力量。”“因此,中方可能认为需要更强大的核力量,以威慑美国介入、制约潜在的核升级或先发打击,并在冲突中更好地控制升级的范围与规模这是之前规模更小、类型更单一的核力量所无法做到的。”

这些都与建立核三位一体相吻合,也呼应五角大楼过去的评估:中方正转向“预警即发”(LOW)威慑姿态。LOW指在探测到来袭核威胁后即执行大规模反击,主要目的是确保对方武器命中前,己方能够成功实施报复打击。

另有讨论指出,中国核库存的扩张规模,或指向所谓“反值目标”(countervalue)瞄准,即武器同时指向对手的人口中心;而针对军事目标的打击被称为“反力量”(counterforce)。

整体来看,中国“惊雷-1”空射弹道导弹的公开首秀,是一个远超导弹本身的重大进展,其影响深远。

















来源:


https://www.twz.com/air/chinas-j ... debut-is-a-big-deal

Joseph Trevithick

Published Sep 4, 2025 7:47 PM ED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