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是好日--《心的栖止木》 栖止木,指鸟笼中鸟儿栖息的横木。用作书名,是希望除了栖息之外,还有抓住和感到安定的感觉。 这本书,也是我的栖止木。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外面的天正阴着面孔,狂风裹挟着冷雨,密密匝匝地砸在窗上,平时在外面唧唧咋咋的鸟儿也躲回各自的栖止木上。 而我则在学习:晴天就打开自己,充满喜悦。雨天,就沉静下来,安静做事。泡上一壶热茶,慢慢品尝,和自己对话。 《心的止栖木》是一本小书,很多短小的故事和札记,给出几则心灵处方。 作者河合隼雄,是日本的一位接受过荣格心理分析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他的很多观点融合了西方心理学和合东方禅宗和佛学的智慧,并开出心灵处方。 河合曾经说,在日本有一种表达人际关系的说法。就是,马很合,虫不喜欢。意思就是和我们合得来的就是马喜欢。和我们合不来,不一样的,就是虫不喜欢。 这种表达,用中文理解,就是“缘”,就是“趣味相投”。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而西方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是,不管是马,还是虫,不管是喜欢的,还是厌恶的,其实都是我们自己。 喜欢的部分,是我们的光,不喜欢的部分,是我们的阴影。 01 弱一点儿 河合隼雄介绍说,他了解到,在博物馆里修复古代纺织品的时候,如果修补的布比原来的布强韧,反而会伤到原来的布。所以,用于修补的布最好比原来的布“稍微弱”一点。 那么为什么要弱一点呢?这个原理是什么? 原来在纺织品和纸张等文物修复中,有个基本原则,即--“牺牲性”原则。 古代纺织品经过数百年的老化,丝、棉、麻等纤维变得非常脆弱,韧性降低很多。一块新的用来修补的布,却能承受很大的拉力(应力)。 当拿、取、拉、卷等动作的力量作用于纺织品,或者温、湿度变化导致纺织品膨胀收缩时,应力会在整个结构中进行分配。如果修补布比原来的布强韧得多,应力就会优先传递给最薄弱的部分——也就是古老而脆弱的原始纺物。就好象是一根坚固的新绳子拴着一根腐朽的旧绳子,一用力,断的是旧绳子。 河合说,博物馆的修复工作和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咨询工作都很类似。并不是“哪里有缺陷补上就行“而是要算出布的品行,新旧程度、织绣的针数等”。这和中医说的“对症下药”类似。 另外,一块新布缺乏“让步性”,它不会变形自己来分散和吸收能量,反而会象坚硬的杠杆或者支点,将所有的力量都直接传导并且集中在与原始织物连接的边缘(缝线连接处),导致旧的织物的纤维被拉断、撕裂。 看到这里,联想到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也仿佛有相似之处。 遇到冲突,青春期的孩子缺乏“让步”,而且家长也缺乏变形和弹力,于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也会被撕裂和切割开。 河合在书中联想到他当老师的时候,积极地教学生,学生的成绩却不见进步。他反省说,是他的愿望和能量过于强烈,反而让学生的成长力萎缩。修补的一方(老师)不能比被修补(学生)的一方强。教育孩子,太希望孩子成长,孩子反而会失去成长的动力。 02 青春期的孩子的特点—“蛹内蛹外” 青春期就像毛毛虫要变成蝴蝶之前先变成“蛹”。从外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变化,其内部却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内向。并且在激素的作用下,能量变得很强, 但矛盾的是,他们还不知道怎么使用自己的能量。于是,经常发现使用不当,用力过激过猛的情况,伤及无辜。这个无辜,通常是在最让他们感到安全的家里,离他们最近的父母。 但是不管孩子什么样的状态,父母都要成为“蛹”的守护者,不要逃避,从正面面对孩子,不给孩子贴上“好”或者“坏”,或者“异常”的标签。 03 当冲突发生的时候 需要真正的对决: 所谓“对决”,是必须听到对方讲的话。也就是说,真正的对决中也包含着跟自己的对决。 “你要是反对我的话,别光说‘烦死了’,你得说清楚到底反对我什么或者哪里看不顺眼,你得说出来” “我会说出自己的想法,那你也来说说你的!”重要的是要拿出倾听对方说话的态度。 04 如何倾听的处方——“今天听你说一个小时吧” 但如何倾听,倾听的技巧,也不容易掌握。在对谈的准备里,作者开出处方: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准备。那么必须做什么准备呢? 1. 调整身体状况,尽量精神饱满,身体放松。 2. 心理准备,彻底倾听对方的话。准备好单纯倾听的心情,对方已经放下了一半的戒备心。 “那些在‘入口处’静静站着,认真回应倾听者的话,并能够做到不追根究底,让倾诉者来去自如的人,就是那个能够很好地说出‘嗯’的人” 3. 真实,表达真实的自己,如果走神,或者听不懂,也可以直接发问,说”我有点没听懂,我有点没跟上。这一点,做真实的人,很重要。 05 活在当下 人的起心动念,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所有的事情。 比如“水清”—则无鱼;如果太多洁癖,太多要求和控制,则会远离喜乐。 但是“水清”也可以得”月宿“。心思澄清,自然有神佛保护,单纯的人,也会得单纯的喜乐。 这样的不同解读,矛盾吗?很矛盾,但乐趣在于,我们总是可以从单向思维空间里跳脱出来,得到更大的自由空间。 那么,该如何取舍,作者没有说。 我想到的是,向小朋友学习吧。向有智慧的活在当下的小朋友们学习。 天晴了,就出去晒太阳。下雨了,就回到角落里看书,喝茶。 朋友来了,就一起欢乐。朋友走了,就独自安静。 你在,我们就一起待在光里,一起同行。你不在,我就自由自在。 日日是好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