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国际新闻 查看内容

特朗普宣布拍卖,却无人竞标

2025-7-9 07:37|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1837| 原文链接

SMH:特朗普宣布拍卖,却无人竞标

特朗普总统就像一名穿着不合身西装、打着花哨领带的拍卖师,想卖出一处没人想买的房产。

当拍卖眼看要流拍时,他就转向那些稍有兴趣的人私下谈判,设定最后期限来制造压力,想卖出他的保底价。

如果这样仍然乏人问津,他便一次又一次延长期限。

如今,他想加征关税的做法就停在这个阶段。

4月2日,特朗普总统在白宫玫瑰园大张旗鼓宣布加税。

仅一周后,他就将关税暂停90天,好让被“对等”关税瞄准的国家进行谈判。这90天本应在本周三到期。

上周末,政府宣布关税将于8月1日生效。

周一,特朗普通过 Truth Social 平台宣布,已向约80个目标国中的14国寄出信件;这些“对等”关税是在通用10%基准税之上加征的惩罚性税率,另行于他对钢、铝、汽车及零件征收的25%至50%行业关税。

他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全文贴出了这些(通常语法和标点都很糟糕的)致各国元首的信。

信中列出各国需支付的税率,从在基准10%之上再加25%到36%不等。

大体与4月2日宣布的一致,不过日本税率从24%提高到25%。

现在,特朗普说,这些国家将自8月1日起“被收取”这些税;但美国愿意考虑下调,“如果你们愿意向美国开放迄今封闭的贸易市场,取消关税和非关税政策与壁垒”。

换句话说,特朗普迄今未能逼出他想要的单边让步,如今实际上又把最后期限和谈判期无限期延长。

“90天完成90份协议”与所谓“交易的艺术”早已落空。

事实证明,贸易谈判比他想的复杂得多,而他的关税威胁也没那么吓人。

多数贸易协定谈判需要数年而非数月。

首轮信件格外醒目的一点是:除了把元首往来公开贴在私人社交媒介上,它们还针对了美国的两大贸易伙伴和最亲密盟友。

日本和韩国合计占美国商品进口近10%,并在美国境内大举投资。

日本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国,持仓逾一万亿美元,仅其汽车企业就在美国车市投入约620亿美元(约95亿美元)。

韩国企业近三年在美投资近1150亿美元;现代集团表示未来三年将在美再投210亿美元。韩国原本认为自己已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两国对美国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雄心至关重要,并在限制中国获取先进半导体的行动中,哪怕付出企业和经济成本与美国合作。

特朗普却说,向这些国家寄出威胁性关税信件对他而言是“莫大荣幸”;他还称这些信“彰显我们贸易关系的力量与承诺”,对两国来说无异于侮辱。

他邀请这些最亲密的贸易和安全伙伴“参与美国这全球第一市场的非凡经济”。但他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自己早已深度参与。

没错,这些国家与其他被“对等”关税盯上的国家一样:泰国(36%)、印尼(32%)、马来西亚(25%)和南非(30%)等对美国保持贸易顺差。

在特朗普眼里,这意味着他们通过不公平做法占美国便宜。

然而,多数非“MAGA”派贸易经济学家认为,美国1.2万亿美元商品逆差更因美国人花得比生产得多,超前消费而非不公平贸易。

特朗普在信中把逆差形容为“不可持续”,称其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现实是,美国上一次贸易顺差还在1975年。半个世纪来,美国普遍繁荣,并未因逆差危及国家安全。

特朗普的关税将抬升消费者购买的进口商品价格,提高制造商投入成本,并扰乱供应链,这些效应很快就会显现。

特朗普反复声称由被征税国家承担成本,但真正埋单的是美国及美国人:

在他贸易战前,进口商平均关税不到2.5%;若加上“对等”与行业关税,总体税负可能超过20%。

关税政策名义上想逼外国公司在美国建厂;即便真能成功(且成功空间有限),新厂建设和技术工人培训都需数年,而且产品成本几乎注定高于被替代的进口货。

该政策更可能的“成功”是在美国引发滞胀,经济增长放缓却通胀加剧,并通过衰退压低美国生活水平、消费与进口需求,间接减少逆差。

贸易战是两败俱伤,人人受损。

对美国来说,这些伤害纯属自找。

特朗普迷恋关税,也暴露他对当今美国经济结构的误解。

他盯着商品逆差不放,但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逾75%国内生产总值来自服务业,商品生产不到25%;在服务贸易上,美国是顺差国。

信中还警告,经第三国转运的货物。主要指中国货将被征更高税。

上周美方与越南达成的框架协议中,“对等”税率20%遇到转运货将加倍征收。

他还威胁,若被征税国家对美产品加税,美方将把对方加的税率再叠加到自身税率上。

在收到信件的名单中,日本和韩国尤为显眼,其余多是较小且对美贸易量有限的国家。

凭着经济规模和战略关系,数十年来两国一直被视作美国“朋友”。

有这样的“朋友”,美国的“敌人”中国,以及或将包容中俄的金砖经济体,恐怕正期待美国走向自我孤立。





来源:

https://www.smh.com.au/business/ ... 0250708-p5mdaf.html

Stephen Bartholomeusz
Senior business columnist
July 8, 2025 — 12.03pm
Sav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