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澳洲和世界时政 查看内容

丰田在特朗普关税打击下 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最大受害者

2025-5-13 08:04|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2579| 原文链接

彭博社:丰田在特朗普关税打击下 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最大受害者

丰田汽车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但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战中,它也是全球汽车行业预计损失最惨重的一家。

进口汽车和零部件的关税迫使通用汽车公司将全年利润预期最多下调了50亿美元,福特汽车公司也预计每年将因此损失15亿美元。

而丰田仅在短短两个月内,利润就下降了12亿美元。

尽管这家日本车企没有公布2025年全年的损失总额,但它预测到2026年3月底的财年营业利润为3.8万亿日元(合261亿美元),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7万亿日元。

丰田的关税冲击尤为严重  

丰田预计,仅两个月就将损失12亿美元。

尽管丰田已经将美国本地产量提高到超过美国销售量的一半,但它仍依赖于关键零部件和整车的进口,每年约进口120万辆。白宫对此有所注意,特朗普在4月2日于玫瑰园发表争议颇多的“解放日”演讲时点名批评了总部位于丰田市的这家车企,抱怨其在美国销售“一百万辆外国制造的汽车”。

之所以受到如此严重的关税冲击,是因为该公司在美日双边贸易谈判开始之际,选择维持美国经销商的标价和美国11家工厂的产量。

这场谈判于2月启动,目前尚不清楚何时能够达成协议。

丰田首席执行官佐藤恒治在上周公布最新财报后表示:“关于关税的细节仍非常不确定,因此很难采取应对措施或评估影响。”

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良政4月30日表示,根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高管的计算,一家未透露名称的日本车企目前每小时因关税损失约一百万美元。日本政府官员周五拒绝提供更多细节。

但如果按照每月730小时来计算,这一损失率与丰田预计的12亿美元损失相当。

丰田方面未回应置评请求。

赤泽表示,希望能在6月达成协议,下一轮谈判定于5月下旬举行。

多数进口车辆自4月3日起需缴纳25%的美国关税,而多数汽车零部件则从5月3日起开始征税。虽然一些行政命令防止了双重征税,但考虑到美国是日本五大车企的最大市场,即使是中等程度的加税,也将对它们的利润产生巨大影响。

特朗普政府已于5月8日与英国达成首个贸易协议。但去年美英货物贸易顺差为119亿美元,而对日本却有685亿美元的赤字。

这意味着在没有一方作出重大让步的情况下,要达成协议可能会更困难。

T&D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策略师并冈宏表示:“对日本来说,要让出口至美国的汽车关税降低,难度非常高。同时,汽车产业对日本太重要,日本不可能完全接受美方要求。”

部分日本车企已开始调整全球生产布局以应对新的贸易环境。日产汽车公司暂停了在墨西哥生产、销往美国的SUV订单;本田汽车公司将思域(Civic)混合动力版的生产从日本转移到美国;由于加拿大对美国产品征收反制关税,马自达则暂停向加拿大出口一款在阿拉巴马州的合资工厂生产的车型。

丰田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将维持现有业务,同时继续专注于削减固定成本,并密切关注包括关税在内的美方动态。”

丰田对日本本土生产作出承诺  

丰田已经在美国进行了大量投资,包括在北卡罗来纳州斥资139亿美元建设一座电池工厂。但该公司也承诺继续维持在日本的大规模本土生产。

丰田董事长丰田章男一再承诺每年在日本至少生产三百万辆汽车。

去年,该公司在日本生产了310万辆,占其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2024年,丰田全球销量为1080万辆,其中美国市场占比略低于四分之一。

虽然其中一半是在美国本地生产,另有30%来自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但仍有约28.1万辆从日本进口。

这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中型SUV 4Runner、普锐斯(Prius)混合动力车,以及多款豪华雷克萨斯车型。

丰田在美国最畅销的车型RAV4混合动力跨界车和卡罗拉紧凑型轿车,分别在肯塔基州和密西西比州的工厂组装。

但汽油版RAV4从加拿大进口,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则来自日本。

卡罗拉运动款、掀背版以及油电混合版本也都贴着“日本制造”的标签。

这使得丰田在特朗普政府的打击范围之内,也意味着这家车企对美日贸易谈判的结果高度依赖。

面对白宫的批评,丰田已低调反驳。

其发言人表示,自2020年以来,丰田在美投资近210亿美元,几乎是特朗普第一任期时所承诺金额的两倍,当时它也曾遭到美国总统的批评。

丰田还表示,其在美直接制造岗位已增至3.1万个,较2016年的2.5万个大幅提升。

但该公司也面临一项挑战:其在美现有生产设施缺乏弹性,可能影响从海外工厂转移产能的能力。

其位于肯塔基州乔治敦的工厂是美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组装基地,截至4月下旬,该厂几乎满负荷运转,产能利用率接近100%。













来源: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 ... ?srnd=homepage-asia

By Nicholas Takahashi
May 12, 2025 at 6:00 AM GMT+10
Updated on May 12, 2025 at 9:38 AM GMT+10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