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H社论:达顿不该当总理,但阿尔巴尼斯政府必须做得更好 随着选战临近尾声,澳洲选民面临一个令人沮丧的抉择: 一边是执政三年却难以明确目标的工党政府 另一边则是尚未证明有执政准备的反对党联盟党。 这个选举季,选民几乎看不到对未来的清晰愿景,这是在国内外局势高度不确定的当下,对澳洲两大政党的严重控诉。 尤其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全球联盟关系动荡、法治被破坏、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等战犯结盟、并威胁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之际,澳洲更需要两个更称职的领导人,一个是更成熟的反对党领袖达顿,另一个则是更有担当的现任总理阿尔巴尼斯。 工党执政三年,却几乎毫无改革动力。 除了承诺从明年7月起每周减税最多5澳元外,在税制、生产力、债务等关键议题上几乎完全缺席。 负扣税改革?销声匿迹。GST改革?根本没碰。 大胆提振生产力或削减赤字的政策?连影子都没有。 反观联盟党,在政策上更是一团糟。 达顿提出的七座核电站计划经济和工程上都不合理,缺乏支持,自己六个月几乎不再提起核电计划。 移民政策的数字和假设毫无根据。 强行让公务员返岗的承诺也引发民意反弹,被迫罕见撤回。 而防务支出增加至GDP的2.5%和3%的承诺虽具远见,却缺乏实施细节和资金安排。 值得肯定的是,达顿过去三年将联盟党内部团结起来,但这更多是因为他没有明显的竞争对手,也因为党内对政策争论被压制。 联盟党前台人手明显不足,无法与工党人才济济的内阁相比。 尽管达顿本人在移民、国防和内政领域资历丰富,但他近期攻击“欢迎仪式”(Welcome to Country)的行为令人困惑,这种冷漠和挑衅不应来自一位国家领导人。 《SMH》认为,达顿尚未清楚说明他是谁、相信什么、将成为什么样的领导人。我们不认为他已做好担任总理的准备,也不认为联盟党在仅三年后就有能力重新执政。 虽然我们支持阿尔巴尼斯和工党连任,但这支持是有保留的。工党政府在执政能力上表现尚可,但缺乏改革意志、思想深度和战略前瞻。 在2025年的竞选中,阿尔巴尼斯展现出更多能量,宣传精准,但如果连任,他必须将这种状态持续下去。 在财政方面,政府面临支出持续膨胀、债务规模急剧增加的问题。今年债务预计达到9400亿澳元,到2029年将增至1.2万亿澳元,届时仅利息支付就将达到417亿澳元,超过联邦政府在医保或州医院上的支出。 正如本报政治主笔克罗(David Crowe)所说,工党假装财政状况良好,而联盟党假装自己有解方。 工党也令人失望地未兑现禁赌广告的承诺,且在10月7日之后未能有力应对全国范围内的反犹事件。 过去两年,海外净移民增长约98万人,这虽是疫情后边境开放的自然结果,却加剧了民众对住房危机的焦虑。 达顿提出将永久移民配额从每年18.5万削减至14万,而工党虽承诺控制移民规模,却在预算中未提供任何具体数字。 值得肯定的是,工党与央行通力合作,成功将通胀逐步压回目标区间;在医保和医疗服务投资方面也表现积极,大多承诺随后被联盟党跟进。 在外交方面,阿尔巴尼斯政府修复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并加强了澳洲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关注。此外,在AUKUS和乌克兰战争问题上,工党与联盟党立场大致一致,但在支持力度上仍有提升空间。 最后,《SMH》认为工党在两个关键议题上必须做得更好: 首先,是原住民事务。自“原住民之声”公投失败以来,阿尔巴尼斯个人和政治上复原速度太慢,如今又过度回避相关议题。 本应勇敢面对的历史责任,在这次选战中却几近沉默。 其次,是家暴与性别暴力危机。工党虽宣布投入9.25亿澳元用于向女性受害者发放5000澳元紧急补助,但这一政策其实只是莫里森政府试点项目的换壳延续。 国家面对如此规模的暴力问题,需要的是系统性变革,而非小修小补。 民调显示,工党极有可能在周六连任。 尽管其首个任期表现平平,但历史站在他们这边: 自1931年以来,没有一个澳洲联邦政府在首个任期内被选民赶下台。 但如果工党赢得选举,这不应被视为肯定,而应是一次幸运的“第二次机会”。 这次机会,不应被浪费。 来源: https://www.smh.com.au/politics/ ... 0250419-p5lsvn.html The Herald's View May 2, 2025 — 5.00am Sa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