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社论:美国盟友开始质疑其“核保护伞”承诺 特朗普长期关注核战争的威胁,并表示重返白宫后将优先推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军控谈判,其政府也尝试与伊朗达成新协议以遏制其核计划。 然而,特朗普外交政策中的诸多矛盾不仅无法降低核风险,反而可能在多个地区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扩散风险加剧 白宫要求欧洲盟国在防务上承担更多责任虽属合理,但并未明确表示要撤除美国提供的“核保护伞”。 然而,跨大西洋关系降温,加之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对普京的态度,令欧洲对美国延伸威慑承诺的信心动摇。 德国和波兰正公开讨论核防御选项,例如共享法国或英国的核威慑力量。 法国总统马克龙已提出是否可将法国长期独立的核武库纳入更广泛威慑体系的讨论。波兰则考虑在本国部署美方核武器。 在东亚,面对中国与朝鲜构成的核威胁,以及两国与俄罗斯关系日益紧密,韩国国内支持发展核武的呼声上升。 长期将核武视为禁忌的日本也开始出现相关讨论。 在中东,土耳其与沙特已暗示若伊朗获得核武,它们也将“对等应对”。 尽管美方正重新努力阻止伊朗拥核,但伊朗核计划之所以距离目标如此接近,很大程度上源于特朗普在首任期内贸然退出2015年伊核协议。 武器专家警告,一旦有美国盟友开始研发核武,将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国家也会迅速跟进。 这将动摇数十年来通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所维持的全球核秩序,目前全球仅有九个拥核国家。 新一轮军备竞赛风险上升 比扩散更直接的风险,或是现有核国家的军备扩张。 美国国防部预计中国核弹头数量到2030年可能翻倍至逾一千枚。 而美俄之间唯一仍然有效的核军控协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将在明年2月到期。普京已在乌克兰战争爆发一年后宣布暂停履行该条约。 特朗普在首任期内对延长该条约态度迟缓,部分原因是坚持中国也应纳入未来军控协议,但北京以自身核武规模远小为由坚决反对。 如今随着中国武库迅速扩张,这一论点难以站得住脚。 然而,要让美中俄三方重启核谈判,需要极为复杂的外交平衡,但从目前特朗普政府在乌克兰谈判等事务中的表现来看,其外交手腕或难胜任此任务。 欧洲“核伞”被重新评估 在当前地缘政治动荡背景下,英国的核威慑力已不再被视为“昂贵的过时遗产”。 虽然英法两国核武库相较俄罗斯规模有限,但若法国在其核战略上展现更多灵活性,或能共同构建足以让莫斯科犹豫的“欧洲核伞”,从而安抚北约盟国的不安。 然而,特朗普政府若让盟友感到其“核保护伞”正在折叠,势必会促使更多国家谋求发展自身核武,而核武器拥有者越多,人类最终动用核武的风险也将随之上升。 ![]() ![]() 来源: https://www.ft.com/content/782dae62-e7a7-4690-9f21-b836ed1feeec The editorial board Published April 20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