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关税危机正是改革WTO的最佳时机 “共识决策”制度导致瘫痪,亟需重构全球贸易治理机制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将其关税宣布称为“解放日”,但这场胜利式的口号可能会对本就步履维艰的国际贸易体系造成致命打击,而这个体系正是由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导。 WTO建立在两个基本原则之上:“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MFN)。 前者保证进口商品在清关后享有与本国产品相同的待遇;后者(自由贸易区除外)要求WTO成员国必须对所有其他成员提供同等贸易条件。 这个框架旨在为全球贸易和投资提供可预测性。 但特朗普此举正在撕裂这一早已削弱且过时的制度,把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体系推向由无数双边协议构成的混乱局面。 然而在这场混乱之中,也蕴藏着机遇: 正是推动一场早该启动的WTO改革,借此让全球贸易治理实现现代化与重振。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那句著名的话在此再合适不过:“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 正因如此,我们应抓住当下契机,从根本上重新思考WTO的一些过时机制,首要之务就是打破至今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共识决策”规则。 尽管WTO可以通过投票作出决定,但目前的惯例是追求“全体一致”达成共识。然而,在贸易谈判中,各方往往把他国提案视为谋取让步与推进自身利益的工具,反射性地采取反对态度,以此换取谈判筹码。 除了这种扭曲的博弈逻辑,要求“所有决定都需一致同意”的做法,尤其是在启动新的贸易谈判时,已经成为WTO停滞不前的根源,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这种做法基于一个法律假设,即所有WTO成员在权利与义务上是平等的,但现实中,各成员在全球贸易中的参与程度有极大差异; 其次,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达成共识”本身越来越难,使其从合作工具变成了阻碍机制的障碍。 如果我们真心想让WTO重新焕发活力,就必须有勇气重新设想“共识规则”,使其契合当今贸易现实。 一个可能的替代方案是引入“双重多数规则”,即至少65%的投票成员,且其合计代表全球贸易的75%,方可达成有效决策。 当然,如果走向“双重多数”,也应同时强化“特别与差别待遇”机制,为发展中国家保留其应有的特殊权益。 在当前WTO成员信心低迷的氛围下启动改革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从重建信任开始,识别一些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改革路径。 另一选项是为WTO设立一个独立评估办公室,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各大区域发展银行的标配机构。虽然不能保证改革一路畅通,但至少能确保关键问题不被忽视。 这个想法并非新鲜,成本也不是大问题。以IMF为例,其独立评估办公室只占运营预算的0.5%,但成效显著。 如果WTO想保持相关性与应对能力,现在就是该认真考虑这一机制的时候。 未来的道路并不一定非得是报复升级与无序对抗。 冷静的政策制定者应当通过重申贸易合作优于对抗,来反击特朗普的“解放日”言论。 启动改革WTO的进程,将向市场传递稳定的信号,而不是混乱。 来源: https://www.ft.com/content/a3871baa-be36-4057-ad10-a42caeaad472 Hector Torres Published April 6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