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美国到底想从全球最小岛国拿到什么? 美中贸易争端尚未平息,特朗普政府却又盯上了一个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微型国家”:瑙鲁(Nauru)。 这个面积只有21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的袖珍岛国,竟也被美国列入新一轮关税清单,遭到30%的报复性关税,接近此前对中国商品征收的34%(加上早前措施,中国总税率已达54%)。 瑙鲁的经济发展曾令人惊讶。 1886年,德国人在岛上发现大量鸟粪化石后开始开采磷酸盐,到1970年代,瑙鲁因出口磷矿致富,全国提供免费医疗和教育,甚至没有个人所得税。 富裕的居民甚至开始买跑车,尽管整个岛上只有一条12英里长的公路。 如今,这些财富早已挥霍一空。 过度采矿不仅掏空了国家财政,也让岛屿地貌千疮百孔。 现在,瑙鲁最有经济价值的是海洋资源,以及为澳洲运营的一个移民拘留中心。 它的主要出口不再是磷矿,而是渔业资源:通过向外国渔船出售捕鱼天数,换取外汇。 就对美贸易而言,瑙鲁每年出口到美国的货物总值仅约一百万至二百万美元,其中包括价值27.2万美元的电脑零件和38.8万美元的香肠与猪肉制品。 这样的数字几乎不会对美国或瑙鲁的经济造成任何实质性影响。 然而,对美国在瑙鲁运作的渔业公司来说,如果这些“捕鱼权”被归类为“进口”,那他们将需要额外缴纳30%的税。 换句话说,美国可能正在对这个比曼哈顿还小三分之一的小岛征收“捕鱼权税”。 你可以说,这样做是为了把一小部分渔业活动“引导”回美国本土。 但问题是,海洋里野生鱼的数量又不能“制造”,美国自己的渔业早就因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而陷入困境;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另一项“监管冻结”政策还让美国渔民面临更多混乱。 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征关税其实是一种“经济敬意”:表明进口国承认自己被对方的产业打败了,因此试图靠加税重新“拉平赛道”。 但瑙鲁的“强项”是基础资源,而开采这些资源既破坏环境,也并未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美国的磷矿储量估计有10亿吨,远高于瑙鲁剩下的2000万吨。 更何况磷矿可能被排除在关税清单之外(“矿产”与“能源”类商品被豁免)。 即便美国真想开发更多本土磷矿,也将面临监管与环保压力。 况且,磷矿开采既耗时又艰苦,远谈不上“战略吸引力”。 说到底,美瑙贸易在全球经济中只是沧海一粟,几乎毫无意义。 但这件事凸显出某些关税政策的“奇异逻辑”:美国到底是为了什么?在瑙鲁这个案例中,美国不仅无法“复制”磷矿与鱼类资源,更值得质疑的是,它是否真的“需要”这样做。 不到100万美元的猪肉和电脑零件,真的是威胁吗? 对这些微型进口国征重税,既不经济,也谈不上有任何政治效用,只显示了霸凌。 ![]() ![]() ![]() 来源: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 ... ?srnd=homepage-asia By Tracy Alloway 4 April 2025 at 9:00 pm AED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