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85岁中国移民盖明居(音译)来说,独立是非常重要的。 他没有跟孩子和孙子们住,所以不能依赖他们的语言技术。 盖先生知道他一定要说好英语或者至少要应付日常生活。 他说: “说不了英语你就生活不了。到医院,银行和邮局等地方都需要英文。” 很多第一代移民,特别是年纪大的移民,发现很难学会英文或者融入主流社会。 盖先生说这意味这有的人变得孤独,要完全依赖孩子或孙子来与非话语的人沟通。 他说: “这是一个说英文的国家。我们都需要适应新环境。” 在2016年拿到永居后,盖先生变得热爱学英语。 在中国的时候,盖先生被强迫在年轻的时候学俄语,在40多岁才开始学英语。 他读写英文都没问题,但口语需要提高。 他说,我英文发音不太好。我听力看起来有提高。 “(但)澳洲口音对于我来说太难懂了。” 还有人跟盖先生的情况一样。 澳洲统计局(ABS)最新的数据显示87.2万多人,即澳洲人口的3.4%在家不说英语,还说英文很难讲。 这个数字在华人社区特别高,18.4%的人说与其他人说英文有困难。 为了帮助那些想练习英文的人,有人在墨尔本东部博士山一个繁忙的商场外面成立了英语角。 每个礼拜六都会进行一个钟头左右。 成立这个项目的乌暋文(音译)说这个可见的平台吸引了群众的兴趣。 乌先生说: “对于很多新移民来说,特别是第一代澳洲华人移民,开口说英语是非常困难的。” 乌先生将学英语比喻成学游泳,鼓励老移民跳进来改善口语。 “英语角对于很多移民来说就像是水,让他们(在一个友好的环境下)尝试。” 来了澳洲几十年的乌先生说他刚来的时候也害羞,不敢与当地人说英语。 他说害怕犯错和出洋相,但多年后他意识到如果你开口就不会很难,多尽可能多练。 盖先生应该是英语角里年纪最大的。 他的决心激励了很多人,他们都想知道提高英语的秘诀。 盖先生的女儿Laura说她爹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坚持。 她说,我爹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他的理念影响了我一辈子。我认为这太积极了。” “我爹用英文来处理很多生活上的事。” “他自己看大夫,开银行账户,甚至买打印机。” “他自己做不了才要求帮忙…对于他这个年纪来说非常了不起。” 在墨尔本内区Richmond,80多岁侠伟斌(音译)也期待回到英语班,因为疫情这个班暂停了。 侠女士读了500多个钟头的新移民英语班但感到不够,所以她加入了社区中心的免费英语班。 她说,每个礼拜都会有10-20人上大课,然后分成小组,与本地的义工练习。” 她说其他跟她一样的人想通过多记单词和情景英语来锻炼大脑。 她说,当然了,这是一个认识朋友和社交的好机会。 “虽然我进步很慢,但老师和同学都很融洽,从来不论断。” 侠女士说英语班很快重开了,她很兴奋可以回到教室。 https://www.abc.net.au/news/2023 ... e-english/101821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