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末,我在新闻版翻译了Daniel Hu在SMH上关于“感恩父母”的投稿。这篇新闻以及热心网友rachelwang在教育版发布的同题材帖子在新足迹和广大华人社区引发了巨大反响。在无数对小胡同学的感恩表示赞赏的声音里,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疑。带着对一个18岁孩子不同寻常感恩之心的好奇以及和一些网友同样的疑问,我和教育版老版主D妈妈在上周采访了小胡和他的爸爸。 说在前面 我是通过SMH的文章留言区小胡留下的tutor联系方式给他发了个采访征询的邮件。在不十分清楚小胡中文水平的情况下,我用中英文写了简短的新足迹介绍和采访意向,很快就收到了小胡的中文回复。他的中文非常熟练,不愧是新州HSC Chinese in Context第四名。 采访是在南区的一个咖啡馆。小胡父子准时到场。小胡清瘦,端正,胡爸爸微微有些驼背,略显憔悴,但话锋很健。 胡爸爸是个非常感性的人,在谈及家庭状况和儿子种种的时候,数度落泪。而小胡则是一个平静内敛的男孩子,采访中胡爸爸是主要发言人,整个过程小胡都端坐一边,安静而仔细地聆听我们的交谈,轮到他说话的时候,便用流利的中文得体回答每一个问题。 胡爸爸说移民 小胡的爸爸妈妈都只是中学学历。90年时,27岁的胡爸爸只身飘洋过海来到澳洲。他的学生时代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读书无用论”盛行之时,那个时候的他酷爱运动,在学习上没有花过功夫,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倒数,以至于成年后发现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极低,也因此没有什么好的出路。 问起当初是怎么会想到来澳洲的,胡爸爸说当初在国内的家境贫寒,自觉看不到希望的胡爸爸和胡妈妈奔着人挪活的想法踏上了出国的道路。 像大多数同时期来澳洲的老移民一样,胡爸爸是借了债申请学生签证过来的。登陆澳洲后,在环境陌生,言语不通,经济拮据等种种因素影响下,干起了清洁工的活,当初报读的语言课程并没有完成。永居的身份是他来了澳洲多年后才拿到,之后把太太接过来团聚。 小胡是夫妻俩的独生子,一开始胡妈妈在家带孩子,胡爸爸一个人工作。等到了小胡上学的年龄,胡爸爸便挑起了孩子教育的重担,一边和太太继续做清洁工作一边陪儿子读书。最近两年,他和太太身体都不好,他自己去年动了几次大手术,一度声带受影响。太太的双手活动能力受损目前正在申诉工伤理赔。 小胡说投稿 说起给SMH投稿的原因,小胡说其实拿到成绩的那一刻感到的是失望,因为和奖学金失之交臂。而这个成绩在胡爸爸的眼里已经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是他一直给儿子做心理建设,安慰鼓励儿子。两,三天之后,小胡忽然想要说说考试的体会,便给SMH投了稿,第二天就发表了。至于为什么文章的主题不是如何学习,而是感谢父母,小胡很自然地说没什么原因,就是这么写了。胡爸爸在一旁哽咽说着,我真的没想到,没想到。。。孩子这么感恩。。。他没有看不起父母,我真的很感动。 (采访结束后,我忽然明白小胡的自然而然,胡爸爸和他亦父亦友的感情早已烙在血液里,一切都是自然。) 胡爸爸说教育 胡爸爸在采访中多次痛心疾首地表示自己两口子一直在做苦力,根源就是缺乏文化知识,所以“知识改变命运”是胡爸爸在教育孩子时的信条。 胡爸爸在孩子教育的路途中可谓倾其所有。他的原话是:“牺牲自己,成就儿子。” 胡爸爸坦言他不知道,也没有过多地考虑过这八个字是否会给儿子带去压力。 他只是单纯地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出发,完全奉献自己,并且不求儿子回报。他自己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家里有限的资金都会用于培养儿子。 他也压根儿没想到孩子会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在他眼里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出来的一个智商平平的孩子,将来只要不像他一样一辈子靠苦力吃饭,能够安安稳稳上个大学,有一份安安稳稳的靠知识吃饭的工作就足够了。而现在的结果,让他数度喜极而泣。 胡爸爸从内心深处对孩子的刻苦和勤奋感到钦佩和心疼。他给我们看了一张照片,是HSC考试后家里收拾这几年来小胡用过的草稿纸,在黄色的回收垃圾桶里堆得溢了出来,合不上盖。按照胡爸爸和小胡自己的说法,小胡在SBH的成绩并不拔尖,属于中上。他们在谈到小胡学习的过程中一直不断强调小胡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所取得的成绩完全来自于勤奋。小胡自打进了小学就每天花大量时间——小学每天三小时,中学有过之无不及——学习和阅读,假期也不例外的时候。努力,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胡爸爸自从肩负起教育重任,便深知踏踏实实做榜样的力量,一直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小胡在学龄前的成长一直是妈妈负责,一个没有英语语境的成长环境让小胡在进入学校伊始困难重重。胡爸爸便和他一起学习,一起做功课,一起一个词一个词地查中英词典。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小胡已经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胡爸爸就在其他方面陪伴他,陪他一起运动,陪他一起听音乐,陪他聊天谈心。。。胡爸爸说:“我在你面前不是一个父亲,而是朋友,我能陪你做到的我都一定要做到。” 胡爸爸做到了,小胡也做到了,他们这一坚持就坚持了13年。 胡爸爸不认同狼爸虎妈的做法。他认为称职的父母应该时时刻刻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的成长中,而不是通过各种高压手段逼迫孩子。 而他自己承认如果说在这个过程中他有给小胡压力,那就是他一直灌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可以靠知识吃饭“这个理念。 胡爸爸说没有知识的人生经历让他感到痛苦和压抑,所以他希望儿子比他好。这是一个父亲最朴素的愿望,不是吗? 胡爸爸中年得子,但是他把对孩子的爱埋在心里,不敢表露太明显,就怕孩子宠坏。他最关心的是小胡的生活起居,也会培养孩子从小做家务,帮助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 小胡说感恩 在胡爸爸心绪起伏地说着过去,说着孩子,说着伤病的时候,小胡在一旁很安静。 我问他,爸爸有没有给你压力。他说,没有。 小胡坦诚自己有时候不是很理解爸爸的痛苦,毕竟这世界上有我们都知道的代沟,以及他出生在澳洲这样一个祥和安定的环境中,所处的年代,所受的教育让他感受不到爸爸身上所谓缺乏知识而背负的压力。但是他说“我很信任爸爸”,而且我们要“彼此体谅”。 由于常年的辛苦劳作,小胡爸爸妈妈的身体都很不好,目前都没有工作。在小胡11,12年级时,他们分别动了两次大手术,而语言有限(胡爸爸说现在他们可以用英语做简单的生活对话,再复杂的就不行了)造成了每一次和医院或保险公司(胡妈妈受了工伤)打交道都需要小胡在场。除此之外还帮着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HSC之前的两年里,小胡便这样奔波在学校,医院和家里的路上。而胡爸爸也为此自责,觉得自己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当问起小胡能不能简单直接地说一下你心目中的爸爸时,他说,爸爸是我的榜样。 学习以外 胡爸爸说,我知道外面有人说我儿子是个书呆子,我很心疼,因为我知道他不是。 小胡在学习以外的时间花在了运动,音乐,打工,和做志愿者。 作为GPS联校的SBH的学生,周末小胡会和同学们奔波在运动场上。他喜爱网球,胡爸爸也会陪儿子玩两下。 小胡酷爱音乐,家里衡量再三,给他买了吉他,请了老师。有一次胡爸爸过生日,小胡出乎意料地为爸爸自弹自唱起“当你老了”。。。一家三口在空闲之余,也会其乐融融在全民K歌上赛歌,胡爸爸说起小胡唱歌也会流露出知道99.85时的自豪。 (如果想听小胡的歌声,可以点这里: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rQ_62nhJ86LsCYioWo9lQ) [yt]wLiiEGttvy4[/yt] 胡爸爸出身贫寒,对曾经接受过的帮助念念不忘。比如他说特别感谢小胡小学时一位同学妈妈告诉他买什么样的学习参考书籍,这对于他一个对澳洲教育体系一窍不通的人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在爸爸的引导下,小胡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上街筹款募捐活动等。 小胡在考HSC之前在麦当劳打工,HSC之后开始寻找做tutor的机会。 小胡学中文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小胡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之前也说到小胡HSC选课的Chinese in Context取得了state rank 第四名的优异成绩。 而据胡爸爸说在上学之前,家里说的是方言,小胡没有说过普通话。那么小胡是怎么学中文的呢? 首先胡爸爸特别提到要感谢学校的老师,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的中文老师都给予了小胡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第二,是小胡自身的努力,这已经无需多费笔墨。 而胡爸爸自己认为,小胡的中文也得益于中文电视。胡爸爸说家里平时是不看电视的,但是在吃晚饭的时候会看1个小时左右的中文节目。所看节目五花八门,由于小胡喜欢唱歌,所以家里平时看综艺会稍微多一些。胡妈妈看中文连续剧的时候,小胡有时候也会跟着看。 回答网友疑问 关于校服——再次和小胡确认了,blazer不是必需品。并不是买不起,但家里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把钱花在刀刃上是最重要的。(至于什么是刀刃,这就仁者见仁了。对经济本就不宽裕的胡家来说,大病小情的医药费,小胡的学习和兴趣爱好费用都是不菲的开支。) 关于学校——胡爸爸和小胡一致都认为小学和中学都是非常好的学校,特别是当胡爸爸分别提到两所学校的老师对小胡的帮助,言语间充满感激。 关于自卑——尽管胡爸爸一直很纠结于自己卑微的心态,可我们看到的小胡可以说是一个沉静而自信的男生。他告诉我们自己他说自己不会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而觉得低人一等,好朋友之间也不会攀比家里经济条件。胡爸爸则不止一次地在谈到小胡从来没有看不起或嫌弃父母的时候激动落泪。 关于99.85——看着胡爸爸对孩子取得的这个“做梦也不敢想”的成绩兴奋难言,我们不由得问小胡这次的“成功对你意味着什么”?小胡的回答是,这不算成功,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好的Atar是人生的一把钥匙可以获得更多机会,但是进了大学一切归零,依然要继续努力。而且,小胡有信心在大学里扳回一城,再次争取奖学金。 关于补习——据胡爸爸介绍,小胡在考OC和精英之前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补习,家里经济也不允许。精英考试前胡爸爸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有免费trialtest,他们去试了一下。除此之外,他们主要靠图书馆借阅的习题。HSC之前的小胡也没有到处补习,只有觉得自己哪一门课特别不行的时候,才去补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这里提到的是小胡的化学,本来小胡的历史是全校第一的,但是考虑到多病的父母,小胡想学医,而对HSC摸不着概念的胡爸爸听人说学医要考化学,导致小胡放弃了最优势的历史而选择了化学,可能影响到最终考分,为此胡爸爸在采访时也显得懊恼不已。 关于朋友——胡爸爸说网上有人误解了他的意思,他没有不让小胡交朋友,而是希望小胡可以结交对自己各方面有帮助,能提升自己的朋友,当然他最后也说“我是他最好的朋友”。 小胡也肯定地说,在中学期间,他也有好朋友。好朋友之间会互相帮助,温习功课,共同提高。 关于游戏——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所有人都没有误解,胡爸爸的确是坚决抵制游戏的。他认为游戏会让人上瘾,而一个上瘾的人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问他你怎么确定小胡一定会上瘾呢?他说:“我不知道,但是我不敢去尝试,万一呢,我知道自己是没有办法的。而且,有我陪儿子玩,他也不需要和游戏玩。” 我们问小胡会不会因为不玩游戏而和同学朋友之间没有交流话题?他说“当然不会,我们有很多其他可以聊,不玩游戏就不聊游戏呗。” 写在最后 采访中,因为各种话题的转换,感性的胡爸爸时而激动,时而纠结,时而伤心落泪,时而兴高采烈,而小胡则一直表现得不卑不亢,这一点让我们非常欣赏。 我们问胡爸爸,小胡是个优秀的孩子,但是如果他不是那么优秀你会不会失落,因为付出了那么多?他说,不会,我无怨无悔,我全身心投入是因为那是我的孩子。 在SMH发文之后,小胡已经收到三家律师事务所的permanent offer,他会选择一家开始打工和学习的路程。胡爸爸为此相当自豪,他认为儿子之所以拿到这种高材生都打破头争取不到的offer,是因为雇主欣赏和认可儿子的人品。感恩之心,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从艰难条件中一路走来的胡爸爸希望儿子可以多点时间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祝愿小胡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亮,也衷心祝福小胡和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特别感谢D妈妈协同采访和审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