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doot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ot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金融时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领先美国的三大原因是啥?
现代制造业与国防能力的核心,已归结为三项关键技术。而经过多年国家投资,中国在这些领域全面领先。
这场新的中美贸易战,不再围绕消费品或半导体,而是聚焦于支撑现代世界运转的矿产与机械,而这一次,中国占据上风。经过多年政策扶持与产业规划,北京如今掌控了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三大技术:
电池、电机与功率电子(即电路板),同时在这些技术所需的稀土供应上也拥有压倒性优势。
这不仅是工业政策问题,更关乎国家防务——驱动车辆与风力机的部件,同样驱动无人机与人工智能系统。Gavekal Research分析师克罗伯(Arthur Kroeber)与卡瓦贾(Laila Khawaja)指出:“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终于在某些领域获得了真正的技术领先。”
正因如此,中国宣布新的稀土出口限制,引发华盛顿的强烈反应。该措施将限制电池制造技术的出口,并要求外国企业在出口含有哪怕微量中国产稀土的产品前,必须获得中方批准。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警告称,如果北京拒绝让步,这些新限制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脱钩。他表示,这是一场“中国对抗世界”的较量。贝森特计划在澳洲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访问华盛顿时,呼吁澳洲与其它盟友加入美国主导的协调行动,共同反制中国。
电动技术堆栈:国家力量的新核心
每个工业时代都有决定性技术:19世纪的铁路、20世纪的钢铁与汽车。而在21世纪,无人机成为标志性机器。乌克兰战争清楚地表明,约六到七成的战场损失都涉及无人机。
无人机由锂电池、磁性电机、轻质电路板与芯片组成。芯片产业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若要实现无人机量产,一个国家必须掌控这三项关键部件。美国经济学家史密斯(Noah Smith)称之为“电动技术堆栈(electric tech stack)”。
若要保护国家安全,必须掌握这三大核心。史密斯写道:“一旦掌握电动技术堆栈,就能掌握现代制造业的大部分产业。”
全球各国如今开始意识到电气化不只是环保议题,更是战略竞争的焦点。谁能控制电池、电机与功率电子,谁就能掌握智能武器、自动化工厂与AI基础设施的主导权。
中国的工业融合与规模优势
中国企业正凭借产业融合跨界发展。小米仅用两年便从手机厂商转型为领先电动车制造商,其手机组装经验直接转化为汽车生产:电路板变成逆变器,外壳变成车架,软件团队负责汽车操作系统调校。
而比亚迪则从一家小型电池公司成长为全球电动车销售冠军,如今还生产巴士、货轮、无人机和工业设备。随着更多产品共享相同电动部件,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急剧增强,竞争者愈发难以追赶。
投资者将这种现象称为“电工融合桥”(electro-industrial bridge)——数字与实体世界的融合。
中国比任何国家更早洞察到这一趋势。长期的补贴与产业规划,使中国在“电动技术堆栈”的每个环节建立主导地位:
1. 四川炼锂
2. 内蒙古冶炼稀土磁体
3. 广东量产功率半导体。
西方的迟滞与应对
史密斯指出:“西方国家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它们一直把电气化视为气候问题,而非国家安全、制造业与能源成本的问题”。
尽管美欧正在大举投资芯片厂与电池厂,但仍依赖中国的关键原料。
比亚迪如今构建了完整生态系统,从巴西锂矿到自家半导体厂,甚至为大疆无人机提供动力模块。
对各国政府而言,挑战并非培育单一“国家冠军”,而是建立完整的专业供应体系。日本经济产业省正推动包括电池回收、功率半导体与稀土处理在内的一体化“电工产业政策”;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直接采购本土无人机与电池生产线。但转型仍需多年。
两个世纪前,建铁路的国家掌控全球贸易;上世纪,精通汽车与石油的国家主导地缘政治;而在本世纪,能制造“驱动电力的机器”的国家,将掌握真正的力量。
史密斯总结道:“这是中国早已理解而西方尚未领悟的教训。”





来源:
https://www.afr.com/world/asia/t ... rld-20251015-p5n2oi
Jessica SierNorth Asia correspondent
Oct 17, 2025 – 11.22a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