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doot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ot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彭博社:特朗普与习近平再度交锋,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风险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最新隔空过招,使双方都声称“球在对方场上”,而提高进口关税的升级时钟正在滴答作响。
在特朗普表示对与北京达成协议持开放态度后,美国副总统万斯周日称,结果将“取决于中方如何回应”。
数小时后,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北京将根据华盛顿的下一步行动来定调,此前中方已采取其认为的反制措施。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北京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如果美方执迷不悟,中方将坚定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于特朗普威胁因中方最新稀土限制而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一事,中国官方尚未做出报复,且相关关税尚未正式入法。
中国市场在动荡中表现出韧性。陆股基准指数CSI 300(沪深300指数)周一仅收跌0.5%,显示投资者将紧张再起视为战略姿态。期货显示,在特朗普语气转软后,美股预计也将收复上周五部分跌幅。
包括野村控股在内的分析人士表示,全球两大经济体在本月于韩国举行领导人会晤方面利益重大,不太可能取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周一强调,他相信特朗普与习近平的会面“仍将如期”。在此期间,他预计本周将举行美中工作层会谈,同时特朗普政府将推动动员美国盟友向北京施压。
中方官员则表示,为促进贸易,其广泛的稀土限制措施可能会有“豁免”。
接下来问题在于,哪一方会先“眨眼”。
Gavekal Dragonomics(龙洲经讯)中国研究副主任贝多尔(Christopher Beddor)表示,虽然很难精确评估哪一方握有更大筹码,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出口部门能承受约50%的美方关税。
他补充说:“如果关税超过100%,北京当然会在意,但只要这种情况未出现,关税的优先级就较低。稀土举措旨在换取美方在科技出口管制上的让步,但双方都不愿让谈判完全脱轨。”
周一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对外出货以六个月来最快速度增长,削弱了美方任何加税的影响。特朗普还有其他手段施压:他已威胁切断北京获取飞机零部件的渠道,并停止向中国出售关键软件。
贝森特周一在Fox Business频道上表示,他预计将在特朗普与习近平会面前,“在亚洲”与中方对口的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面。上月在当前纠纷发生前,他曾提到下一轮谈判地点为法兰克福,旨在延长将于11月初到期的滚动90天停火期。
相关对话预计将为化解最新争端铺路并达成让步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马霍尼(Josef Gregory Mahoney)表示,归根结底,中国认为自己占上风。
他说:“中国有信心比美国更能承受贸易战冲击。特朗普需要在假日购物季之前,甚至在最高法院可能作出不利裁决之前达成协议。”他所指的是有关关税是否合法的待决判决。
今年5月,当美中贸易停火破裂、华盛顿对中国国家级芯片龙头华为技术采取新行动后,北京对稀土磁体实施封锁——这些产品对从手机到导弹的制造至关重要。特朗普则在部分出口管制上让步,标志着华府策略的一次重大转向。
若本轮美国不做出类似让步,习近平可能再次通过放慢今年早些时候设立的许可证审批系统,来卡住对美稀土流向。
以国家安全为由设下的美方限制若要松动,可能遭到华盛顿“对华强硬派”的反对,尽管他们的声量不如特朗普第一任期,但仍推动采取更强硬路线。
促使谈判保持轨道的动力还在增强:这位共和党领袖正承受来自关键摇摆州农民的压力,要为美国大豆寻找中国不再购买后的替代市场。同时,如果失去此前与中方团队就TikTok达成、以确保其在美国继续运营的协议,将削弱他在2026年中期选举前通过该平台与选民互动的能力。
中国对稀土的管控框架,根据最新规则,甚至适用于外国公司在海外的出货,与华盛顿多年来对尖端半导体实施的措施相呼应。尽管中国曾批评这种做法是“长臂管辖”,但如今看起来已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野村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表示:“北京或许也在借鉴特朗普标志性的谈判战术”,包括“极端开价、利用杠杆与对手弱点、以及可信的‘走人’威胁”。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表示,为了让两位领导人自2019年以来首次会面成行,美国需要收回上月特朗普与习近平通话后采取的一些举措。
近几周来,美国已推进对中国船舶征收美国港口费用的最后期限,并撤销拜登时期给予全球部分最大芯片企业、允许其在中国维持运营的豁免。
吴心伯说:“如果你要推动峰会,就必须调整你的法规与政策。否则——也行。我们不乞求开峰会。”



来源: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 ... ?srnd=homepage-asia
By Bloomberg News
October 13, 2025 at 10:00 PM GMT+11
Updated on October 14, 2025 at 12:00 AM GMT+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