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参加征文——我的异国“外婆” (2008-7-22) 一炷香 · 我们的权利之年假篇 (2007-3-5) zhengtao
· 致那些终将逝去的青春 (2011-11-17) 十年一觉 · 春天到了,一起来种火龙果吧-浅谈火龙果 (2020-10-10) neilmao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814|回复: 4

[综合] 健身系列2--减脂首先是一个心理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8 09: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evenwu7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evenwu7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谨以此文纪念体重在近二十年第一次达到67公斤

通过这次的减脂实践,我对健身和减脂又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减脂和健身首先是一个心理问题。这如何理解呢?近二十多年来,虽然我没有规律性的长期锻炼,但断断续续有过几次减脂的尝试,主要是节食的方式,也有过一两公斤的短期成果,但很快就又反弹回去了。每人吸收和消耗情况不同,对我来说减脂很困难,吃回去特别容易,如果减一两公斤需要2,3个月时间,吃回去估计半个月就行了,而且毫不费力。之前的节食减脂,我认为人的大脑和身体的关系不和谐,是一种冲突的关系,就是大脑运用意志力,暂时压抑身体的欲望。这种不和谐的冲突关系就如别扭的人际关系一样是不能持久的,所以一旦意志力放松,欲望马上就会反攻收复失地,所以这样的方式很难有长期效果。 当然也有说法是:二十一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理论上坚持二十一天后,这行为就会固化,节食和锻炼的行为就像刷牙一样会是自动的不用刻意去做。 我这个人比较较真,不太轻易相信和传播,转发一个所谓理论,更愿意亲自去实践和验证。不知道其他朋友们对于二十一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的体验如何,我自我评价是我是一个中等自律的人,在自己的实践的结果是二十一天我可以养成早上躺在被窝里刷手机的习惯,但绝对养不成起床跑步的习惯。也就是那些需要克服惰性的所谓好习惯,二十一天的时间远远不够,也许要半年,而且就是这二十一天,也可能根本坚持不下来。所以你和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间,没有二十一天这么近。

我们再来看一些真实的例子,近几年时不时有报道感人的健走妈妈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不止一例。大致都是孩子肝脏有问题,妈妈要给孩子做肝移植的供体,但是妈妈身体比较肥胖有脂肪肝条件不适合,妈妈为了能达到要求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健走和健身最快的速度减少身体脂肪,光鞋子就走坏了几双,这也是健走妈妈名称的由来。这些妈妈们是具备比我们常人更好和更充裕的健身条件吗?绝对不是,她们大多是家庭条件比较贫穷的,我看的报道某一个是上着全职的体力型的班,有好心人知道她的处境后赞助了她小区的健身卡,她一下班后就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那她每次下班后已经那么累了,是需要克服很大的惰性坚持去跑步机上跑步吗?我觉得不是。抛开母爱等等延伸的话题不谈,单讲这些妈妈们为什么能在减脂这件事情上取得大的成绩,我觉得是因为她们当时的情形下,大脑和身体都在一个崇高的目标下达到了高度的统一,那个目标就是我要救我的孩子。所以她们不需要去先押一笔健身费,不需要教练每天给她们打电话督促,不需要在微信朋友圈打卡晒成果,也不需要二十一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她们从第一天开始就做到了。在这个崇高目标下,她的身心关系是和谐的,全身心都在往那个目标去奋斗,所以她们没有惰性,而是身心相互鼓励,而不是相互斗争。我们达不到这些健身妈妈的状态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这样一个能让身心一致的目标。而其他那些,比如什么为了能穿小号的衣服啊,为了朋友圈晒小蛮腰啊,为了相亲啊这类目标不是一个让身心统一的目标,这些只是满足你身体某一部分的需求,所以你的减脂和健身活动就是一项斗争。每天在纠结中挣扎。

当然作为普通人我们最好不要有机会去实践这种救救孩子这样的目标。属于每个人的这样的目标可能是不同的,对于我目前阶段,我找到的目标就是为了我身体尽量长久的健康,以便更好的去体验自己想尝试的生活。在这个目标下我的身心达到了一致,所以我这次的减脂和健身活动不挣扎和纠结。而是逐渐把这种饮食和健康生活原则融入日常生活中,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想要减脂和健身长期成功,你需要找到属于你的能让身心一致目标。我为什么把身体健康放到这么重要的位置,也是因为有一些契机,1)随着年龄增长,感到身体机能的下降,这种下降比如疲劳不容易恢复,身体损伤不容易恢复等,这种变化是他人注意不到的,比如你还没有显示出来老态,但你自己感受的很清楚;2)之前因为不注意健康和保健而引起的一些小的慢性的问题很影响日常的生活质量。比如之前由于感冒不认真治疗最后发展成慢性咽喉炎,现在如果遇到空气质量不好,或者辛辣刺激就会引起很长时间的咳嗽,然后持续很长时间不好,这虽然不是多大的问题,但是很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比如每天起床先咳个几分钟会影响一天的心情。(关于慢性咽喉炎的治疗,又因为我的其他方面的努力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这个也是以后再开一贴讲)3)发现由于忽视健康最后造成一定问题表现出来之后,往往基本已经是不可逆的了,也就是说这时你再重视再补救只会延缓它进一步发展,而如果想要恢复到之前的完全健康的状态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我不希望未来再有新的问题出现,再产生新的遗憾。 上面我所遇到的问题其实每个人在生命中早晚都会遇到,最好的是在你遇到之前,你就对她有足够正确的认识,从而避开她。但这太难了,人本性的习惯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好了伤疤忘了疼。所以人从教训中学的比从经验中学的要多,而且还有很多人在不断的教训中还不学习和改变。

对于长期身体健康很重要这个认识和目标,可能很多人要问,这还用你说吗?我一直就是这样认为的啊。事实果真如此吗?以我的观察,我的家人和朋友,我觉得远不是如此。我们中国人会把身体很重要说到口头上,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指向房子,车子,钱,职位,权力,孩子成绩这些东西。拿在澳洲的华人来说,我直观的感受是:华人房子的拥有率远高于澳洲平均,华人去参加健身房的比率远低于平均水准,所以以这些事实为例的话,那么我们说的身体很重要是真的吗?举个例子,比如你有一个朋友,平时不联系你,啥好事也不想着你,突然遇到事了就来用你,用完扭头就拜拜,下次遇到事情又要用你。你想对它说啥?我想心理对他说:滚!这其实就是你对身体健康的态度,也是身体想对你说的话。你日常不照料身体,出了问题想让他来帮助你,一次也许可以,次次这样怎么可能?大家都不傻。所以不要再骗朋友,也不要再骗自己的身体。而且你骗完他还说在你心目中他最重要,你这是骗完又再侮辱他的智商。

关于减脂和健身首先是一个心理问题的另一个认识是:在吃这样一个生理需求背后所相联系的丰富的心理需求。社会心理学中有集体潜意识理论,在其他领域也有把类似现象称为文化习俗或者类似的名词。就是在一个族群中大家都习惯这么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比如我们文化中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生孩子要吃,有人去世了要吃,高兴要吃,悲伤要吃....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中国文化,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通过吃来解决的。家庭聚会的主要部分就是家宴,也就是吃,而且吃的多,吃的撑才会让主人或者长者开心。长者在席间最多说的一句话就是:多吃点,多吃点。难道长者是要害孩子们超重吗?不是,是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多吃是一件好事。虽然这个认知可能并不正确,但是这种认知来源于潜意识,也就是他不用去思考,就认为本来就是这样的嘛。吃是好事,吃的多是好上加好。这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我们认为很自然和天经地义,但这其实并不是所有民族在任何阶段共同的认知,比如古希腊人家就把体育运动当成好事,生孩子开个运动会,有人去世了开个运动会,高兴了运动会,悲伤了运动会,即使自己不下场子,也让奴隶相互光着膀子角斗。虽然这个太过血腥和残忍,但那也是运动会啊,展示人体的肌肉,力量和速度。所以他们的潜意识里会写下运动,肌肉,健美这些是人生中的好事,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展示这些方面的绘画雕塑比比皆是,而我们基本没有。所以你现在可以明白我们日常的行为背后复杂的心理动力。拿我自己举例,我每次吃自助都会吃撑,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吃。因为背后有潜意识在催促你,多吃点,吃好的(而且不需要再额外花钱),其实你一直活在这样的催促中,只是因为自助餐不需要额外再花钱所以可以让你充分的表达出来而已。我曾经在北京见过有一个人吃的最高贵姿势的自助餐,那次是公司庆祝在香格里拉的自助,大概人民币4,5百一个人,在当时北京属于比较高消费的自助。我和同事们进去以后就扑向那些价格贵的,平时少吃的,比如什么龙虾仔啊,刺身啊,牛排啊。。。。一趟趟去取很兴奋。让我震惊的是坐斜对面一个留艺术家长发的中年男,人家来了吃了碗面条就走了,5百块吃碗面条就抹抹嘴走了。我当时想我靠原来还有这样吃自助的姿势啊?一直以为吃自助的正确姿势就是:扶着墙进,扶着墙出去呢。当然也许这个人特别有钱,5百对他和15是一样的,也许不是自己付钱,但不论怎样,起码有一点就是,他只吃了自己身体当时所需要的而不是附加了好多的心理需求。

所以要实现减脂中的改变饮食习惯,首要的是要改变你对吃的认知。如果你认为平衡营养的,适量的,健康少油,少糖,少盐,少加工的食品是真正“好”的食物,麻辣烫,炸薯条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还要洞察你的吃的需求,那些是身体真正需要,那些是在为长辈,为家族,为曾经的贫穷在吃。对于认知改变,想再举关于什么是“好”的一个例子,就是有人转文说盖茨夫妇直到孩子13,4岁后才让孩子开始用手机。我没有深入考证,但相信是真实的。对于这个事情大家的看法是什么?盖茨夫妇对于孩子教育很严格,对不对?有没有认为盖茨夫妇对孩子不是严厉,而是太好了,太爱孩子了呢?我现在的看法是盖茨夫妇对孩子太好了,因为他们知道孩子在小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分辨信息的良莠,而手机上的社交软件带来的海量垃圾信息会浪费孩子很宝贵的成长时间。所以盖茨给了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而我们呢会奖励孩子达到什么目标时一个最新款苹果手机,那是我们认为是给孩子“好”东西。这就是对于“好”的认知的变化,而引起的行为变化。也许某一天,我们奖励孩子的东西,从苹果手机转变为一年健身卡会员资格,或者一个志愿者活动报名机会,那说明我们对于“好”东西的认知有了彻底的变化。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20 收起 理由
purebliss + 4 感谢分享
shadowintopiece + 5 感谢分享
mingn04 + 6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请不要在签名放微信以及外站I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9-8 10: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南飞雁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南飞雁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有没有基因问题? 有人怎么吃也不胖,有人就是喝水, 也比别人容易胖。

发表于 2018-9-8 10: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evenwu7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evenwu7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南飞雁 发表于 2018-9-8 10:14
还有没有基因问题? 有人怎么吃也不胖,有人就是喝水, 也比别人容易胖。 ...

有基因问题,有人消化吸收好,有人消化吸收不好。但基因问题你改变不了,能改变的是你的饮食和锻炼习惯。
另外不用羡慕所谓怎么吃都不胖的,如果吃很多不胖,那是消化吸收不好。另外喝开水不会胖,胖的原因只有一个吃的多,消耗的少。

请不要在签名放微信以及外站ID

发表于 2018-9-8 10: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ngn0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ngn0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写得真好!

发表于 2018-9-12 21: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bbie201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bbie201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现没?每每关注减肥帖和关注美食帖的都是同一批id。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