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介绍张曼娟首部饮食散文集《黄鱼听雷》46-52楼更新 (2008-8-21) adige · 辣旋风-------蛋糕姐姐家的口水鸡 (2011-12-24) chesecake
· 意大利1997 - Positano (2017-8-25) 安妮的漂流瓶 · 血战江湖 ------Iron Chef 大PK(朱爸爸的菜在29楼,老抠的菜在46楼)-流程公布完毕 (2008-10-16) 老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lesli1109

请大家来看看我的情况, 帮我出出主意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5 12: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ggi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ggi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新风雨 于 2006-12-15 12:48 发表
国内的受了钱还不好好看病,态度差这点是无法让人满意的地方


这个也不是绝对,我觉得差的毕竟还是少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2-15 12: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n_y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n_y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lz我可以告诉你你lg的外汇操作手法不对,我是非常赞成休大师的做法,操作只要一两次每月,我做外汇基本上很少盯盘,我总的成功率达到80%,主要你先生没有订立一个适合自己的操作纪律和方法,分分钟盯盘很容易死人的,
4,吃苦的概念我觉得是在国内是无法想象的,我记得我刚到au3个月的时候看见我们区的WOOLWORTH招NIGHT FILL,我想上货有什么难得,没有吃过猪肉还看过猪跑啊,做了才知道,那个辛苦和我们在国内看见那些商场上货差太远了,做的第一第2个星期腰都直不起来,从第2个星期起你就要自己独自完成一条aisle,要在3个小时之内要上这个aisle的货,做好facing,那个速度要飞快,他们正常的要求是一个小时上50-60箱货,我是开始肯定做不到了,因为要花很多时间找商品在货架的位置,如果你英语不好,他们一般都安排给你比较辛苦的工作,我曾经上过2个月的猫狗粮,现在闻到那个味道都反感,手是每天都有伤的,膝盖每天做完工作都是红红的,因为下面的架子的货物,你基本上都要跪着上,facing也是要跪着的。我最后放弃的原因是安排我去做冻柜,我就不想做了,我估计这样的辛苦你老公没有想过吧。但是这里有个好处就是公平,绝对是一分劳动一分收获

发表于 2006-12-15 12: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y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y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那麽复杂,你们俩先利用假期到澳洲住两个星期,实地感受一下。以你们目前的情况,国内的工作不要轻易丢掉。

当你拿不定主意的时候, 就try一下。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6-12-15 12: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lio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lio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n_yy 于 2006-12-15 12:52 发表
1,lz我可以告诉你你lg的外汇操作手法不对,我是非常赞成休大师的做法,操作只要一两次每月,我做外汇基本上很少盯盘,我总的成功率达到80%,主要你先生没有订立一个适合自己的操作纪律和方法,分分钟盯盘很容易 ...


操盘手法各异,人家可以短线重仓好发......
C.B

发表于 2006-12-15 12: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n_y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n_y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starcraft 于 2006-12-15 12:29 发表


只知道一点,澳大利亚的所谓养老政策是靠不住的,20年后30年后的事情太难预测了。。。


我也是觉得,政府养那么多人,我上次听CENTERLINK说澳洲每3个人就有1个是他们的客户,恐怖

发表于 2006-12-15 12: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sli11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sli11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aggio 于 2006-12-15 12:44 发表


如果只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就算了。
1。你俩的工资现在都已经超过1w了,以后还会增。以你们的收入也可以享受不错的医疗和教育。英文不好在这看病还得找传译,总觉得不踏实。
2。前段时间足迹上有个帖子讨论加班 ...


谢谢你的建议!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2-15 13: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n_y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n_y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oolioo 于 2006-12-15 12:56 发表


操盘手法各异,人家可以短线重仓好发......


我赞成手法是每个人不同,要找自己合适的

但是我可以百分之一百的肯定的告诉你,投资的大忌就是多动

发表于 2006-12-15 13: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北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北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乘年轻多多体验生活,成就感在成功改变现状的时候最强烈。

转一段我以前在blog里写的话

感悟
想要的生活和正在过的生活不能一样, 或者只能短时间的一样
因为人都是不断追求的, 都是那山更比这山高
当我们到达一种生活境界的时候, 在短暂的享受之后, 又会去追寻另一种生活境界的
哪个国家的生活都能是多姿多彩的, 但再多姿多彩也不能满足人的所有需要.
澳洲不是终点, 中国也不是终点.
当我没有能力继续追求下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了, 那就是终点.
我会在那样的生活状态下老死一生, 但那也不会是我最后想要的生活.
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奈, 恐怕只有圣贤, 仙人, 佛祖才能放下吧
If you let people believe that you are weak, sooner or later you’re going to have to kill them.

发表于 2006-12-15 13: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sli11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sli11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现在想去澳大利亚的是我老公,我倒是很有些犹豫. 
除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以及子女教育问题以外, 他去澳大利亚还有个想法, 就是想换个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但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来换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是不是有些代价大了呢? 

发表于 2006-12-15 13: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sli11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sli11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n_yy 于 2006-12-15 12:52 发表
1,lz我可以告诉你你lg的外汇操作手法不对,我是非常赞成休大师的做法,操作只要一两次每月,我做外汇基本上很少盯盘,我总的成功率达到80%,主要你先生没有订立一个适合自己的操作纪律和方法,分分钟盯盘很容易 ...


谢谢你的建议!:) 

你说的很对很对,我老公时常跟我讲起做外汇时,跟你的理论是一模一样的,不能老动,而且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可能是我刚才描述的不够准确,因为可能有一些数据(什么美国非农数据等)出来的时间都是半夜,这些数据对他操作有影响.我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他觉得在没有足够的信息量的情况下,出手心理不塌实. 

发表于 2006-12-15 13: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sli11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sli11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来这里的强人真的很多.来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I really appreciate ur guys' suggestion and time. 3nx a lot!

[ 本帖最后由 lesli1109 于 2006-12-15 13:11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2-15 13: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jd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jd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ou will never get answer from other people. You will never get a perfect solution. That's life. So decide by you and your husband, and go for it. Good luck, whatever in China or OZ.

发表于 2006-12-15 13: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ckeyjestc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ckeyjestc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以楼主的情况,国内很舒适,出来很辛苦,除非特别喜欢澳洲,觉得值得付出这样的代价。

不用想将来怎么样,澳洲将来未必比中国好。

发表于 2006-12-15 13: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sli11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sli11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wjda 于 2006-12-15 13:13 发表
you will never get answer from other people. You will never get a perfect solution. That's life. So decide by you and your husband, and go for it. Good luck, whatever in China or OZ.


what u said is absolutely correct.

I am just here to get some different opinions first , learn from others' experience, and then make our own final decision.

thank u. :)

发表于 2006-12-15 13: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sli11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sli11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蓝色心情 于 2006-12-15 11:46 发表
我一直觉得有的时候选择多了也是一种痛苦和矛盾. 索性没有选择也就安稳了.

如果没有PR的话, 这些都不是问题了, LZ也不用烦恼了, 但是有了又不想放弃, 但是又担心来了不如在国内好.

来或不来, 是个问题


就是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 特别要命. 

发表于 2006-12-15 13: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jun122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jun122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没什么不好,现在,特别是大城市。澳洲没什么好,特别是养老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2-15 13: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兔子乖乖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兔子乖乖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们要是出来的话,付出得太多啦!不像人家三四千块一个月,在哪儿都是混!

发表于 2006-12-15 13: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兔子乖乖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兔子乖乖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你lg来了就知道了。

不过声明:过来游山玩水的心情,和在这里谋生活实在太不相同了!

发表于 2006-12-15 13: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sli11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sli11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lijun1227 于 2006-12-15 13:32 发表
中国没什么不好,现在,特别是大城市。澳洲没什么好,特别是养老金。


对于澳洲的养老金我懂的不太多,请问哪里不好呀?  谢谢.

发表于 2006-12-15 13: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indy2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indy2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人通常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澳洲没有好到值得你放弃原本就很好的生活,LZ的LG想法是不错,但是想象和实际生活是有差距的,也许在将来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曾经的热情会一点点的消磨掉。本人个人建议不要出来。

发表于 2006-12-15 13: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sli11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sli11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小兔子乖乖 于 2006-12-15 13:47 发表
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你lg来了就知道了。

不过声明:过来游山玩水的心情,和在这里谋生活实在太不相同了!


严重同意你的观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2-15 13: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sli11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sli11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indy22 于 2006-12-15 13:49 发表
人通常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澳洲没有好到值得你放弃原本就很好的生活,LZ的LG想法是不错,但是想象和实际生活是有差距的,也许在将来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曾经的热情会一点点的消磨掉。本人个人建议不要出来。


这就是我担心的. 

发表于 2006-12-15 13: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蜜早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蜜早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indy22 于 2006-12-15 13:49 发表
人通常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澳洲没有好到值得你放弃原本就很好的生活,LZ的LG想法是不错,但是想象和实际生活是有差距的,也许在将来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曾经的热情会一点点的消磨掉。本人个人建议不要出来。


totally agree~~
龙般~~
龙牢~~~
满类滔滔~刚谁吻八妖~~~~

潜心学习广东鸟语ing~请多指教

发表于 2006-12-15 14: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jun122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jun122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lesli1109 于 2006-12-15 13:49 发表


对于澳洲的养老金我懂的不太多,请问哪里不好呀?  谢谢.



我一过来就有contract 工作,但中间失业三个月。这样的情况,积累的养老金也不多,会比local少十几年,因为那段时间,我在上海嘛。等退休时,你想能有多少养老金?而且,在这里,买房子,重新建立一切。这样,手上的积累的现金,肯定不会多。所以这会在退休时与local有很大差距。

论工作而言,可能比local不差,但积累上,差距就大嘛。这是指打工的人而言,不是指过来做生意的。

发表于 2006-12-15 14: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jun122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jun122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不知道,lz是在哪个城市,中国的。如果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 一万多,税后,不算多。过来,不一定就一定不好。但要想清楚好处和坏处。你在中国的条件,跟我差不多。所以,要好好想想。不要轻易决定。

发表于 2006-12-15 14: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ibei20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ibei20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n china spent 1w still 1 w left.
here you can hardly save anything.
and lonely too.
If I were u I would stay in China.
I think australia is getting rid of middle class. In future there will be rich or poor only.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2-15 15: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y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y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eibei2006 于 2006-12-15 14:51 发表
in china spent 1w still 1 w left.
here you can hardly save anything.
and lonely too.
If I were u I would stay in China.
I think australia is getting rid of middle class. In future there will be ...


听起来有些尖锐,但还是要承认这就是澳洲的现实。特别是在悉尼的TZ们,看到墨尔本传来的一篇篇买房报告,是不是有些被边缘化的感觉?

发表于 2006-12-15 15: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jun122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jun122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外看中国:在中国生活很棒的十个理由 青年参考

没有人一直喜欢阅读好新闻和正面的东西,但我觉得我们其实也需要这些看上去快乐的东西。带着这样的想法,我想看看,为什么作为一个外国人生活在中国是一件很棒的事。我归纳了如下10个理由:
  
  激动人心
  
  中国的发展速度比世界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快。我们或许并不总是赞许这样的增长模式,但生活并亲身经历这个每天都不一样的国度,确实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
  
  机会多多
  
  有增长就有机遇,也就有能赚钱的好工作。我本人眼下还未能抓住这个机遇大捞一笔,但从中发大财的人不在少数。就拿媒体来说吧。所有大的新闻机构都把目光朝向中国,希望在那里拓展业务。就中国国内来言,有钱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这意味着那些能提供中国人所求所需的人将获取巨额利润。
  
  东西便宜
  
  你不必赚很多钱就能在北京过得舒舒服服。你只需每月花个几百美元就能租套市中心的房子,好吃的食物也用不了你几个钱,饮料都十分便宜,还有大量DVD看。
  
  说实话,我在中国的收入和我在英国的朋友的薪水比起来少得可怜,然而对照我们彼此每月的开销,我的心情就变得异常地好。
  
  食物可口
  
  中国食物就是棒。从火辣的川菜到西南少数民族的菜肴,风味可谓多种多样。还有北京烤鸭,那可是最美味的东西了。另外一个好处是,随着生活标准的提高,中国人对更卫生、更健康菜肴的需求也在上升。
  
  百姓友善
  
  或许有些以偏概全,不过我在中国发现人们一个很好的品质。中国朋友和同事总是愿意帮助你。无论是找房子还是叮嘱出租车司机,他们总是帮你解决生活难题。当然,也确实有一些无赖、傻瓜,他们在利用你的外国人身份。但总的来说,中国人对关系的看重,意味着他们愿意为你办事。
  
  成就不小
  
  在中国,我经常觉得自己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度,同时要克服作为一个老外所有的那种陌生感觉,或存在语言等障碍的情况下把工作完成,我就觉得自己几乎每天都会有所成就。
  
  过去12个月,我已变得松懈了许多,但如果是生活在英国,我肯定会变得更加松松垮垮,因为在英国一切不需你筹划,都是那么顺当轻松。
  
  广结朋友
  
  我在中国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你在那里能认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去年,我认识了一个加拿大人和一个美国人。我不知道跟世界各地的人来往有什么明显的好处,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自认识了美国朋友后,这几年来我几乎游遍了美国整个西海岸。
  
  另外,我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奇怪的感觉:住在中国时,我越来越为自己是英国人而自豪,但返回英国居住的愿望却一天比一天减弱。有没有其他人有类似的感觉呢?
  
  风景诱人
  
  在中国,值得你看的东西数不胜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不一而足。我到过新疆,发现那是个迷人的地方。我也爱到云南去旅游。云南与北京相隔遥远,漫步于那里的街上,你可以看见不同人的日常生活:富人与穷人,男人与女人,那些抱有希望和期待的人与那些对生活感到绝望的人。
  
  瞬息万变
  
  在中国,时刻都有新的事物冒出。我说的不只是酒吧、餐馆和夜总会,还有高尔夫球场、豪华别墅、炫目的新楼和庞大的基础设施。
  
  历经几个世纪的衰落和混乱之后,中国终于又开始重建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过程中,新建筑和新设计层出不穷,西方在这方面根本比不上。从个人感受来讲,我的眼睛对这些实实在在的增长从不倦怠——我可以连续几天兴趣盎然地坐观黄埔江对岸的浦东。
  
  见识大长
  
  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日子之后,我们自然而然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某种理解。迄今我已在中国待了3年半,我觉得对中国的了解要比一年前多多了,那种了解决非冷眼旁观中国的外国人可比拟。
  
  随着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变得日益重要,有关中国的这些知识也一定会变得更有价值。这不仅能在做生意时派上用场,而且也可传播知识,增进一般人对这个国家的了解。
  
  以上是我待在中国的10个理由,那么你呢?为什么住在中国“乐不思蜀”?

发表于 2006-12-15 15: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jun122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jun122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是抄自wenxuecity.com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6-12-15 15: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球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球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f you two are very satisfied with current life, dont come.

if not so satisfied, just come and have a new life. It is not only the problem of money or salary. You have the ability to have a good life in china, i believe you can make it in Au too.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