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澳洲7人坐汽车选购之参考,(持续增加新车型),希望 对想买7座的童鞋有帮助。 (2012-11-13) paynehe · 澳洲生活Q&A –钱 (2004-12-20) astina
· 夜空曾有传奇——伴随我们长大的音乐 (2008-7-7) 阿Ka · 我爱吃排骨--熊猫家的排骨菜-粉蒸排骨,越式香茅猪排,杂菇排骨汤 (2013-10-14) 小白的熊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dootbear

[北美] 特朗普情报主管Tulsi Gabbard 因“言辞跑偏”而失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1 13: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石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石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xinfang 发表于 2025-6-21 12:10
伊朗肯定有造 但是 也肯定没有那么接近那么成功 60% 到90% 不是一年两年内的事情 试射什么的都不可能近期发 ...


这个比较纳闷,中国60年代造核武也没用几年。是有苏联的援助,不过过了70多年,那些技术都已经发展几代了,设备条件肯定比当年强很多,伊朗人很聪明的,现在的科学家工程师比七十多年前的中国只多不少,为啥这么难?是被核查的吗?
台湾被美国管着,四十年前也接近突破了,后来张上校为了和平。。。
或者伊朗工程师都为了和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6-21 13: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xinf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xinf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maxinfang 于 2025-6-21 12:39 编辑
石堡 发表于 2025-6-21 12:23
这个比较纳闷,中国60年代造核武也没用几年。是有苏联的援助,不过过了70多年,那些技术都已经发展几代了 ...


苏联可是帮过的  我也不是说中国模仿了 但是 从无到有 是最难的 但是前任给你开了条路 那是很快的 避开了很多摸索的时间 方向性确定了 又有大能照着被确认正确的方向探索 这也是为什么创新这件事多么的重要 伊朗可能每次卡住 连卡他的是什么 都不知道吧 中国只要把卡点解决就行
所以我们夸中国核弹 一般不夸技术突破本身,而夸在绝境中依旧坚持自立的精神 :)

发表于 2025-6-21 13: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石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石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xinfang 发表于 2025-6-21 12:28
苏联可是帮过的  我也不是说中国模仿了 但是 从无到有 是最难的 但是前任给你开了条路 那是很快的 避开了 ...

模仿也不丢人,问题是七十年了,那么多前任,远不是从无到有了,现在西方主要国家只是想不想造的问题,不是造不造得出来的问题。
两弹一星奖章有个吴自良教授做铀分离的,当时听着没有做理论设计的高大上,如果铀分离现在还可以难住伊朗,那还真是了不起。

发表于 2025-6-21 13: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石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石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xinfang 发表于 2025-6-21 12:28
苏联可是帮过的  我也不是说中国模仿了 但是 从无到有 是最难的 但是前任给你开了条路 那是很快的 避开了 ...
所以我们夸中国核弹 一般不夸技术突破本身,而夸在绝境中依旧坚持自立的精神 :)


中国文化有点问题,夸两弹,夸石油开发,夸得大多是做理论的,现在了解其实更多是工程成就,特别是对于并非首创的后来者来说。

发表于 2025-6-21 13: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xinf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xinf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maxinfang 于 2025-6-21 12:53 编辑
石堡 发表于 2025-6-21 12:41
模仿也不丢人,问题是七十年了,那么多前任,远不是从无到有了,现在西方主要国家只是想不想造的问题,不 ...


反正我现在看到的情况是,浓缩浓度的卡点主要还是卡在高纯度铀的浓缩能力上,暂时还没有突破稳定60%。随机好像到过80?
至于分离技术,这个我们都知道存在,但问题是他们选择分离的方式里 那个旋转的速度 或者其他一些关键 数值吧 只要多获得一个固定参数 被确认的参数 可能实验的时间是可以大大缩短的
就好像 买powerball 被多剧透了一个号码

发表于 2025-6-21 13: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xinf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xinf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maxinfang 于 2025-6-21 12:58 编辑
石堡 发表于 2025-6-21 12:46
中国文化有点问题,夸两弹,夸石油开发,夸得大多是做理论的,现在了解其实更多是工程成就,特别是对于 ...


因为中国以前很缺突破这方面的理论大能 但是不缺工程师  物以稀为贵
换句话说 中国那时候不是没人能干活,是缺能提出原创理论、做基础研究的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6-21 13: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ireurass31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ireurass31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Fireurass315 于 2025-6-21 13:03 编辑
石堡 发表于 2025-6-21 12:46
中国文化有点问题,夸两弹,夸石油开发,夸得大多是做理论的,现在了解其实更多是工程成就,特别是对于 ...


我现在观念也转变了,也许自己也为人父了,作为一个父亲,我虽然在澳洲,我依然会不自觉地像别的家长一样要求孩子学这个,学那个。而不是像老外一样,从小带他们camping,户外冒险。所以从自身出发逐渐能够接受我们的文化可能确实在创新这件事儿是有阻碍作用的,甚至整个大东亚圈,都是这个样子,我们特别不善于挑战权威,或者说是挑战已知的东西。而创新反而需要这种勇气和追求刺激的精神,0-1是从无到有我们好像的确不如人家,我们强的是1-100, 也就是执行力极好,又肯吃苦,又肯钻研。

在我服务的公司里,我们的同胞可能表达不好,也可能很难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主意,但是是最勤恳钻研.肯加班的一部分

发表于 2025-6-21 14: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xinf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xinf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maxinfang 于 2025-6-21 13:17 编辑
Fireurass315 发表于 2025-6-21 12:57
我现在观念也转变了,也许自己也为人父了,作为一个父亲,我虽然在澳洲,我依然会不自觉地像别的家长一样 ...


的确 就算现在我们看足迹上足友们 能一下子看出 哪些是上一辈 哪些是abc 或者年轻就来读书的 思维方式的 区别在我这是很大很大 不得不承认大环境对人的塑形 是多么的潜移默化 创新需要质疑 甚至可以否定曾经的被灌输的观点 打破原有规则的制约
这让我想到 前段时间嚇雷的一个玩笑 她很清醒且坦诚 但是她说自己无法超越 金敏喜 因为有某一个方面 她无法突破自己 没有那份自由 然而她甚至不知道是哪里

发表于 2025-6-21 14: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石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石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xinfang 发表于 2025-6-21 12:57
因为中国以前很缺突破这方面的理论大能 但是不缺工程师  物以稀为贵
换句话说 中国那时候不是没人能干活 ...

问题是中国当年的理论大能们不少是搬运工,有些开宗立派的,按现在标准,甚至都有一点复印的嫌疑。工程师却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做实实在在的推进。
现在是不缺工程师,当年并不如此。开工科是要花钱的,民国时期开办理科文科的学校很多,办得像样的工学院并不多。

发表于 2025-6-21 14: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石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石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ireurass315 发表于 2025-6-21 12:57
我现在观念也转变了,也许自己也为人父了,作为一个父亲,我虽然在澳洲,我依然会不自觉地像别的家长一样 ...

这方面我想主要是几百年生活艰难造成的习惯性,中国人把安全感放在第一位,海外中国人至少会有相当一段漂泊感,某种程度上对安全感的要求比国内的同类更甚,一般意义上讲倒不是创造力不足,而是束缚较多。

发表于 2025-6-21 14: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xinf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xinf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maxinfang 于 2025-6-21 13:28 编辑
石堡 发表于 2025-6-21 13:16
问题是中国当年的理论大能们不少是搬运工,有些开宗立派的,按现在标准,甚至都有一点复印的嫌疑。工程师 ...


民国时期的确如此,但其实自洋务运动之后,工科的地位已经发生了直接的逆转。你提到的是文科和理科之间的区别,但那可能是一个更上层的结构性对比。而我们现在讨论的,其实是在理科内部,理论创新型人才(比如写论文的)和应用型工程师之间的稀缺性探讨
就算现在 纯搞理论的 academic 其实在国内也是参差不齐 你看看国内学术界大环境 也是一声叹息 但是对比于工程师 那真的是无敌了 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努力 简直就是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6-21 14: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石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石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xinfang 发表于 2025-6-21 13:25
民国时期的确如此,但其实自洋务运动之后,工科的地位已经发生了直接的逆转。你提到的是文科和理科之间的 ...

国内现在大气氛对工科有利,理科工科成功者以能干的工头居多,这个工科天然占优势。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