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由 vivianvivi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vivi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vivianvivian 于 2025-5-25 22:01 编辑
说说我的经历,以前在广州读初中, 高中, 由于是外地人, 不会讲粤语。
加上家里不富裕, 小时候父母经常主动和我提起说没钱, 所以我读书时也没零花钱, 从不外出和同学吃饭, 逛街。
初高中在班里面给孤立, 我自己也主动不合群由于上面的原因。
30岁在国内国企工作收入低,没后台, 就带了1万澳币移民澳洲。父母当然也没钱给我。
在澳洲呆了很多年了。
有了微信后, 加入了初中, 高中微信群。
1, 有个高中女同学, 以前在高中班里是班长, 属于有钱人的孩子, 所以高中3年也没和我说过话, 突然在微信联系我说要来澳洲。
我后来在微信回复工作忙, 没空见。她后来去了另一个移民到澳洲的和她经常联系的女同学家住和陪玩。
我也一直觉得心里不好意思, 但我也没钱款待她来澳洲我家住, 和开车陪玩。
2, 之后还有5个高中女生一起结伴来澳洲旅游, 我也没主动邀请她们来我家住, 她们5个就去了另外2个移民到澳洲的女同学家住。
3, 我初中还有个男同学, 初中时没说过话, 在他初中微信群很活跃, 经常发言, 他说自己在广州财税局工作, 知道我在阿德住海边, 就在微信群开玩笑说, 你家附近海边这么美, 到澳洲去你家住。 我在微信没回复。
4, 还有个刚出来工作认识的女生, 那时刚毕业,一起外出和另外4个人吃过几次饭, 后来她和其中一人拍拖了, 就一直忙,5年都没空见面了。
后来我去澳洲,她估计是失恋了, 就发QQ告诉我来澳洲旅游了。
转发 -
不要和很久不联系的朋友见面
前段时间,一个大学同学来苏州出差,发消息说想见一面。我打字打了几次,最后只回了句:“最近工作有点忙,下次吧。”
不是我无情。是我知道,见了也只是坐在一起尬聊,寒暄几句近况,然后彼此心里都明白,已经回不去了。
我们都变了。他还是那个讲冷笑话的人,但我已经不再觉得好笑了。
我还是那个爱吐槽的人,但他听完也不会再像从前一样接梗、共鸣、拍桌子笑。
我们都在各自的生活里长出了不同的壳。你说出来的事,我不感兴趣;我在意的东西,你也听不懂。
这不是背叛,是自然分化。像水流遇到分岔口,各自找到了不同的方向。
真正拉开距离的,不是背叛,是生活本身
以前读书的时候,朋友是每天都能见面的人,是一起吃饭、逃课、打游戏、聊八卦的伙伴。那时候的感情是靠时间堆出来的,没什么条件,也没什么界限。你开心,我陪你疯;你失恋,我陪你骂人。
但一毕业,世界开始筛人。
有人进了大厂,有人考了编制,有人创业失败重新来过,也有人成了宝妈一整天围着孩子转。朋友圈还在,但真正能聊得来的,越来越少。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有时候翻开某个老朋友的头像,甚至要想几秒钟,才能想起来这个人当年叫什么名字,学的什么专业,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什么时候。
人真的是会被时间洗掉的。不是谁不努力维系,是到了某个阶段,大家都有了各自要顾的山头。
而那些偶尔见一面的老朋友,见完后你会发现,连怀旧都变得费劲。
你讲起过去的糗事,他只淡淡一笑;他聊起曾经的理想,你早已不再认同。
饭桌上没话找话,话题从天气聊到房价,从孩子聊到身体,最后看手机的时间比看对方的脸还多。
那个时候你才明白,原来有些人,合适的只是过去。
一旦拉长了时间线,感情会自然蒸发,回忆也会慢慢褪色。
真正的感情不是靠回忆续命,而是靠共同成长去维系的。你们要在当下仍然有话说、有共鸣、有连接感,这段关系才值得继续。
否则就是一场自我消耗。
有些感情,维系的是共同成长,而不是回忆
我以前有个毛病:总觉得旧人值得珍惜。怕错过、怕变淡、怕自己变得凉薄,所以只要老朋友找我,我都会尽量应付,约见面,聊近况。哪怕很累,也要做一个“还在”的人。
但现在不会了。
成年人的世界,不靠情怀维系,而靠节奏匹配。朋友,不在于认识多久,而在于你们现在是否走在类似的频率上。
强行捡回来的关系,就像重新拼接断掉的瓷杯,看着还是那个杯子,但你喝进去的水,已经有了裂缝的味道。
不再联系,其实是成年人的温柔体面
有个朋友说过一句话我特别认同:
真正的体面,不是留住所有人,而是敢于承认,有些关系已经走完了。
不联系不是生疏,是尊重。不再见面,也不是绝情,是我们默契地各自前行。
所以如果你也在犹豫,要不要约一个好久没见的朋友出来吃饭,不妨问自己一句话:“你是想见他,还是只是想见回忆?”如果是后者,那就不用见了。回忆再美好,也留不住一个早就走远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