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联邦工党上台一周年政绩
2007年11月24日,联邦工党党魁陆克文以政治初哥的姿态,赢得大选。全国爲之瞩目。因爲工党在野13年,其间风风雨雨,领袖人物多次更換,最终在政治人物世代交替的推动下,选出相对较爲年轻的工党外交事务发言人陆克文领导工党,並且最终赢得大选,擊败挟著13年良好理财经验的联邦自由党及国家党联盟政府。
如今转眼已过一年,究竟在陆克文领导下的联邦工党是否有失众望?是否一如联邦自由党及国家党联盟的批评,陆克文只求哗众取宠,有姿势,无实际呢? 究竟联邦工党的治国理念,领导国家的政治叙述(political narrative)又在那裡呢? 而陆克文本身又是否一如一些评论文章所言,言过其实呢? 如果以上所言,皆爲事实,爲什么过去一年的民意调查,陆克文的支持率非但未有出现倒退的现象,反而比大选当日还要高呢?爲什么坊间的民调和一些政治评论员的文章,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 相信如要解答以上的问题,还要视乎各位读者的各自观察和评价。不过笔者亦想借本栏,发表一些个人的意见.
笔者感觉陆克文的工党政府是一个必然的政治纠正现象,英文用语是political correctness。而其执政之后的政策取向,正朝著这一个理念发展下去。那么工党又要纠正什么东西呢? 工党要纠正的是前政府在联邦劳资关系上,在输入临时外劳上,採取偏袒僱主,漠视工人权益的立场; 在人道主义立场上,透过妖魔化难民的政治举动,以收保住继续执政的技俩; 在国家出现偏激民族主义的时候,以国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让其畅所欲言,不惜伤害国民,以爭取保守选民的支持;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採取一个否认的姿态; 在与土著和解问题上,缺乏诚意,也忽视治癒土著被盜一代的历史伤痕; 在卫生和高等教育事务的公共拨款上面,大幅削减公营开支,忽略国家的应有公共责任。
如果我们认同以上的表述,不难发现其实联邦工党过去出台的政策,正正就是要纠正以上这些政策缺失。按照联邦工党的說法,工党政府要建立一个更具人性,而非一个只讲求功利效率的非人性化社会.
不过这一个所谓「政治正确」的背后治国原动力,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纠正过失」的辩证行爲,笔者觉得过去一年,尽管联邦工党多番努力,仍然未能确立其应有的政府管治威信和历史地位。原因固然同政府一些被评爲有姿势,无实际的政策出台不无关系; 譬如推出检察汽油价格机制,与及检察杂货商品价格机制等。但笔者认爲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去前何华德政府尽管在以上众多问题上出现过失,但其创造的经济成果和财富,扭转前一任工党政府遗留下来的负债等情况,却是澳洲有史以来的首次,也不能因爲各人的政治取向不同,而加以否认。
爲此缘故,工党政府过去一年,尽管在多个问题取得成果,但总有人說:「这是吃爷爷。」的确联邦工党要建立政府威信,以收服众之效,明显並不容易。但英雄造时势,国际金融海啸如狼似虎的洶湧而来,联邦政府迅速作出回应,跟著一波接一波,在国际金融危机人人自危,银行存款朝不保夕的情况下,政府宣布无限量保证银行存戶三年,政府同时推出一系列总值达104亿元的刺激经济措施,与及刺激楼房物业措施,尽管其中引起其他问题,但整体而言,国民都对联邦工党,尤其是总理陆克文刮目相看,让他一洗过往予人「只讲不做」,或「讲就天下无敌,做就未见点滴」的负面形象。 陆克文在这事上表现果断、冷靜,和深思熟虑,因而赢得国民认受和支持。而这一个「领导国民走出经济上的国家安全危机」就成爲现成的当然政治叙述。笔者曾经用「火凤凰」形容今日的联邦政府,因爲唯有经历火一般的洗炼,其威信才可以重新建立。
记得前联邦财政部长高德乐今年5月曾经說,现任联邦财政部长施旺是澳洲有史以来最幸运的财政部长。时隔半年,相信这句话对他而言,更爲贴切了。
最新民意调查显示,联邦工党的支持率比2007年报11月24号大选时还要高,达百分之五十五,去年大选时报百分之五十三; 而总理陆克文的个人支持率仍然高企,百份之六十五,但比大选时下滑两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綠党同期上升了四个百分点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