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合自己的鞋子
此文章由 侠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侠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好的话题,一个字不拉的看完,感触很深。
自己在IT这条路上也是磕磕碰碰,从Solaris --> Linux ---> Cisco ---> DBA & Programmer ---> HPUX --- > Linux
转了一个大圈,八年抗战早就结束了,还在懵懵懂懂之中,这个话题,让我这个一贯潜水的人也想分析一下自己情况,尝试动动发锈的头脑。
楼上有位同学说的在理,Passion是第一位的,想想我们的三分之二的生命要在工作中,选择一种自己有热情的工作,也是对自己一点点地慰劳吧。我可能兴趣比较广,可是深刻钻研的精神不够,所以两年换一个专业方向成了我走不出的怪圈,登陆墨尔本之后,还是靠Unix/Linux混了口饭吃,这个圆圈才算是圆满了。
当初在局外的时候,想着那边风景独好,其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时候看着别人做的风风火火,自己干起来,未必真正适合自己。不过我自己做过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在纯技术的领域里,和别人沟通的机会并不是太多。
来澳州以后,在外包公司干Linux, 感觉真正从技术上的提高并不是太多,但是和同事的交流中学到了技术之外的很多东西,我想任何一个工作,除了技术本身之外,了解别人做事的方式方法, 还是很重要的。
这里也涉及到了Process, 大公司做事一板一眼,岗位很专,当初我觉得一个专家半天搞定的活,这里无数人甩胳膊撸袖子怎么就要干一周呢,而且真正的技术工作占所需时间的20%不到,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几个专业团队的沟通,还具体实施前的变更管理,需要得到所有相关的人员的认可。当然也有免不了的内耗,办公室政治哪里都有。开始觉得很不适应,其实现在想任何一套方式存在了这么久,必然有其合理性。大家都按照流程办事,人为出错的可能性降低,对个人的依赖性也降到最低,看似的低效率换来了高可靠性。
我目前的岗位,我认为替代性非常强,这也是正是这套体制的成功之处。
所以众多公司将IT外包,激烈的竞争迫使外包公司们再将成本一降再降,我所在的团队已经在印度和中国大量招兵买马,看来这是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可能短期内会有质量下降等等问题,但长期看来,这是必然要发生的。
这可能就意味着,以后几年,在澳洲不会有太多专业化的系统管理的职位, 这种职位可能已经在中国和印度形成产业化,人才济济。尤其是国际化或者本地的大公司,这种职位在澳洲本地的需求会降低。
但别忘了,澳洲的经济是以中小公司为主体的。毕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外包IT, 更何况政府机构?那这些公司更需要的就是万金油式的多面手。
我个人观点,就系统管理在澳州将会渐趋万金油化:
万金油管的非常杂, 什么问题都知道一些,不要求专家级,能处理一般问题,疑难可以找专家。
相对而言,澳洲对本地系统管理专家级人才的需要,有可能会降低。这里的专家指的是,对windows, Solaris, HPUX, Linux , Oracle, Storage(抱歉,我不可能一一列举系统管理的方方面面)中某一项有多年的大型环境的实战经验。
楼上几位同学大佬分析的很好,有位说系统管理和编程在一定高度上是相通的,这点我也是刚刚有一点点认识。我常常觉得一位牛人同事的工作,有一种艺术的美感。(太酸了,您老还撑的住么?)讲解问题,也如疱丁解牛,这种高度,我是不指望企及的。
有几个要素造就了这种系统管理的高度:
1 热情
老毛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好事
侠少说: 一时热情不难,难得是数十年如一日, 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和不减的热情
2 较好的编程基础,
系统管理的很多任务都是必须要编程的, 有时候很繁重无聊的系统管理的活, 这位牛人会想着法的让它变得有意思,尝试用更高效的程序实现.
这老兄对Linux内核的了解,也是几年来当作业余爱好来发展的.
当然我等普通人不太容易达到这种高度,我自己也不是那种深刻钻研的类型,所以不必要求那么高,技术狂人不是我的唯一选项。
回到楼主的问题上来,什么样的职业定位在澳洲更有生命力。系统管理还是程序员?没有绝对的答案。
什么样的IT职业更有生命力,答案也不是唯一的。
这里先杜撰一个指数,我称为影响力指数,是指在某个IT环境或某个项目中的影响力,某个职位相对而言有对该任务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修正该职位所犯错误付出的代价较大,该职位空缺对整个IT环境或者项目的影响较大。
我个人猜想,有生命力的职业大概会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影响力指数较高。生命力这个词蕴含着可以持续发展的含义,就是说该职位的影响力会随着经验的增长而更体现其价值。并且更增长不会由于后进者的竞争而趋于缓慢。因为该职位最大的价值就是经验,这种经验不是通过自学完全可以获得的。雇主问的不是你会什么,而是你做过什么?
再杜撰一个指数,可替代性指数。就是说一个职位可以由一个替代者较容易的慢慢上手,这个职位的要求可能具备一些外包的特性,也有实施外包的产业环境。比如说呼叫中心,以及很多系统管理和程序开发职位。
我觉得, 单纯专一式的系统管理的工作, 就对我个人在澳洲的发展而言,可能就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同时在某些方面对创新精神有一点抑制。而且,可能影响力指数相对一般,可替代性指数相对较高。
我问自己,能在这个领域作一辈子么? 其实是可以的,如果我能始终保持好奇心和不减的热情。如果我能接受几年后工资不会增长甚至降低。工作仅仅是赚钱的一种方式而已,每个人都有对工作和生活的看法,我周边众多花白头发的同事,不是过的好好的?
难得就是,激情过后的岁月,何去何从?
其实也曾经设想过几种破局的招数:
系统架构
系统审计
系统安全
风险分析和管理
IT Processing
项目管理
看上去都很美,可那一双适合自己的脚呢?关键是想穿上哪一双,都需要很多很多的努力,对于我们这些新移民们,很多都工作多年,机会成本就难于估算了。
很少发言的我写这么多废话,看官们说话了,小子你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其实这是我自己一次回顾的机会。更多的是写给自己,鼓励自己。
草鞋,布鞋,皮鞋,金鞋,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合适的鞋子的,可能有人的金鞋,穿上来还不如自己的草鞋舒服。
可有的时候,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没有更合适的?当初咱们移民,多多少少有些不穿鞋的勇气吧?
[ 本帖最后由 侠少 于 2006-11-7 22:09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