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小学教育 查看内容

读经教育是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的解决之道

2014-7-30 22:05| 发布者: 方白 | 查看: 1718| 原文链接


                      作者:  怀仁(德国)

                  
      随着近几十年来海外华人移民不断增加,海外华裔子女的中文教育问题愈发凸显。从文化归属感与未来经济发展各方面考量,海外华人大都希望子女的中文水平与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都能保有一定水准。但因缺少语言环境,加之海外中文教育方法不当,多年学习后不少华裔子女依然听说程度不足,不能有效阅读、写作,对中国文化也相当隔膜。“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的困境令海外华裔父母与海外中文教育从业者深感无奈。通过对海外中文教育的思考,笔者分析目前海外中文教育效率低下的原因,并通过几年来的海外读经教育实践,阐述儿童读经教育为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问题的有效解决之道,并分享海外读经教育实践中的相关经验。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海外华人数量在五千万左右。其中东南亚国家华人数量众多并有上百年的中文教育传统,特别是在马来西亚等国的华人社区,有完整的华文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其中文教育更接近于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体制教育,不是本文论述重点。
    本文所述海外华人地区主要指没有全日制华文学校的国家和地区,即北美、日本、澳洲和欧洲等地,这些地区华人数量也在两千万以上,并且近三十年来快速增长。在这些国家,社会大环境为西文。华人属于少数族群,中文教育以业余中文学校为主,历史不长。近年来随着华人移民的迅速增加,这些地区的华人子女中文教育问题愈发凸显。
    本文将分析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现状,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论证读经教育为其解决之道并阐述读经教育在海外的具体实施。

一、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现状与原因分析

     1.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现状
     华裔人群在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除东南亚地区外,其子女所接受的中文教育模式基本类似,即大部分是通过业余性质的周末学校学习中文。大陆和台湾地区政府都有专门机构负责海外中文教学,但是几乎都不参与直接教学,而主要在教材等方面进行辅助。近三十年来海外中文教育形式逐渐规范化,出版有针对海外学生的教材课本,定期举办海外中文教师培训,政府有相关网站统合、分享海外中文教育资料和资讯,每年寒暑假也常常举办针对海外学生的中文冬令营、夏令营……所有这些措施都在不同方面以不同程度推进了海外中文教学水平。但是从各地中文教育机构、华人父母的普遍反馈来看,海外中文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水平依然令人堪忧,   
    根据笔者四年多来的海外中文教育实践和对海外中文教育状况所做考察,大致估计出拥有合格的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海外华裔学生百分比如下:(这里所指听说读写的中文内容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话题)
听          90%~95%   
说          70%~80%     
读          <5%
写          <2%

    上面数字表明,绝大部分海外华裔子女可以听懂中文,口语表达能力稍差,及至阅读则绝大部分海外华裔学生不能胜任,能使用中文写作者凤毛麟角。

   1). 中文听力尚可,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海外华裔子女大都能听说中文,只是相对而言表达能力较之听力为差。曾有统计表明,海外中国人第二代,百分之七十不会说中文,第三代这个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
    以笔者的经验来看,这个统计结果的表述不够精确,比较合乎事实的说法应该是“百分之七十的海外华裔子女以居住国的西文母语为第一母语”。实际情况甚至会高于此比例,即海外华裔子女中虽然不少可算双母语者,但是多数情况下两种母语水平发展不平衡。从发音的标准程度到表达的流畅程度而论,中文母语与西文母语都不可相提并论。西文母语实际上成爲优势母语,中文只能算是他们的第二母语,与真正的中文母语者有明显差距。不少海外华裔子弟,虽可以听懂中文,但是如果谈话内容稍微深入,涉及一些成语和典故,他们常常茫然无知。有些华裔子女日常表达还算流利,但是所使用的中文词汇相当有限简单,还有一部分则不习惯中文表达,说起中文张口结舌、词不达意。

    原因分析:
    因为至少有父母亲一方说中文,华裔子女听说日常中文一般没有问题。身处西文大环境,很多父母并没有特别留意为孩子在家庭营造中文小环境,有时亦会以西文和子女交流,海外华裔子女之间以西文母语交流更为平常。除去与父母家人的对话,华裔子女可以听说中文的机会远远少于国内同龄人。受西文影响,不少人中文发音不准,洋腔洋调。有限的语汇输入造成苍白的语汇输出,是导致华裔子女的中文表达单调的原因。
   2)阅读水平低下
     相比尚可的中文听说水平,海外华裔子弟阅读中文之低令人吃惊。经过多年中文学校学习,多数海外华裔学生仍对阅读中文颇感陌生甚至畏惧,常常是普通报章杂志也难以通读,离开注音或拼音符号就寸步难行。很多“华裔移民发现,在西方文化和教育的浸淫下,他们的子女在中文听读说写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断层,不少人成为事实上的中文文盲”。

    原因分析:
    即使在缺乏母语环境的海外,父母只要稍微用心,孩子们同时习得中西文母语的听说能力幷非难事。但是听说之后,海外华裔子女的中文学习往往遭遇难以突破的瓶颈¡a¡a阅读。
    海外中文教育的结果之所以普遍失败,“不少人成为事实上的中文文盲¡¡à,就是因为孩子们十年中文教育的结果还是无法自主阅读,中文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归根结底,而无法有效阅读是因爲识字量不足。具体就而海外中文教育而言,其最大的失败则缘于没有重视少儿期大量识字,平均每周学习六、七字是目前多数中文学校的教学标准。然而边学边忘,十年之后学生的识字量也不过千余,甚至更少,连阅读简单读物都困难重重,又如何会对中文学习产生持续兴趣呢?通常到十岁左右时,孩子们的中西文阅读水平已呈现极大差距。他们能读懂的中文内容肤浅幼稚,无法满足孩子的心智发展需求……最终西文母语阅读逐渐占据上风,中文阅读节节溃败……形成恶性循环。而一旦确立了西文阅读为主的习惯,海外华裔子女的中文学习将渐渐只有招架之功,甚至勉强学习中文最终演变为厌恶学习中文。

3)写作能力不足
    基于有限的听说水平和很低的阅读水平,华裔子女普遍在中文写作上面临困境。华裔孩子们认识的中国字少,会写的字更少,会写而又能写对的则少之又少。而海外华裔子女中文词汇贫乏、不习惯中文表达,他们能勉强凑成一篇流水帐已属不易,其中写错字别字和拼音替代字更是家常便饭,奢谈文采。

    原因分析:
    学生的写作水平直接和学生的中文听说与阅读能力相关,特别是阅读能力。因为写作的前提是学生有足够的中文词汇和表达学习。学生日常听说中使用的口语词汇量相当有限,对写作助益不大。但是限于前述低质量、低效率的阅读水平,海外华裔学生又几乎无法通过中文阅读形成“自我扩大词汇量的机制。仅仅依靠中文学校学习十几本中文课本就能学好中文、进行中文写作有如天方夜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又如没吃过桑叶的蚕,如何吐丝?

3. 海外华裔子女对中国文化了解甚浅

     海外华裔子女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和他们的中文教育状况紧密相关,因为语言是文化重要载体之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华文教育的重要功能。对海外华侨而言,华文不仅具有交际功能,还具有民族与文化认同及国家认同的双重意义;对华人而言,具有民族与文化认同的意义。”
    海外中文教育本应是华裔子弟直接学习接触中国文化的最便捷渠道,但是目前低水平的现状却让华裔孩子们视中文为畏途,又何谈深入中国文化并产生认同感?海外华裔子女本来拥有天然的条件同时学习居住国和中国两种文化,可是现在我们却听到越来越多关于海外华裔子女成为“香蕉人”的忧虑。而“面对着祖籍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体味着住在国不认同的边缘化,向左转?向右转?“香蕉人”也承载着前所未有的无奈和迷惘。
    这种现象引起很多外华裔人士的关注。法国大学科学院高级院士、法兰西学院中国思想史教授程爱兰女士谈起此问题表示:“在法国,有孔子学院还有很多中文学校,我不担心海外的华人小孩不会说汉语,但我担心他们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会把这些文化通通丢光。” 台中教育大学王财贵教授也曾经寄语海外华裔儿童:“在外国成长的华裔子弟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的当地外文,就如土生自然,而他们学华文,不会比中国孩子学外文陌生。他们是得天独厚,容易两全其美的一群。”但如家长不善用此长处,则孩子的这种福份,将日渐丧失,反而两不着边,成了一个国际游魂,此乃父母之大过也。”

二、读经教育是海外中文教育的有效解决之道

1.现行海外中文教育之症结所在
    针对上述海外中文教育现状,众多海外华裔父母和海外中文教育从业者都在思考:“为什么海外中文教育如此困难,症结何在?如何能让孩子们说比较标准的中文,提高他们的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进而推进孩子的中文写作?”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了解并热爱中国文化?”
    每年两岸的侨务机构、世界各地的海外中文教育机构也纷纷举行中文教育研讨会,讨论海外中文教育的种种问题,努力改进海外中文教育…… 纵观现有的海外中文教育改革措施,大都是在现有海外中文教育框架下就具体内容和具体操作手段所作的改变,聚焦于如何改进现有的教材和教法,即主张海外中文教育中应该使用更适合海外生活的教材以及应该以更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用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等等……可谓用尽心力。
    可是,近十几年来,海外中文学校越来越多,海外中文教材层出不穷,孩子们接受中文教育越来越便利,各种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学花样不断……总之,教材在改进,师资在提升,教学方法在更新……海外中文教育似乎日新月异。然而,海外中文教育的困境依旧。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海外中文教育从根本上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这种教育方式本身就有问题,那么改革具体的细枝末节又于事何补呢?
    其实,大陆和台湾的语文教育界早已对这种教育方式反思多年了。目前被最广泛采纳的海外中文教育方式实际上是大陆或台湾体制内语文教育(下面简称体制内语文教育)的简易版,即基本照抄体制内语文教育模式,学习方法和教材类型基本相同,但在课时和学习要求等各方面大幅度降低。
      而现行体制内语文教育是自从上世纪初传统的读经教育中断之后的以白话文为主的语文教育。大陆台湾的学生身处汉语环境中,几乎每日都有语文课程,但是学生的中文程度几十年来仍在每况愈下。三十年前,大陆着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中小学语文教育效果很差,”“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长期以来,社会上对语文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许多人一提到语文就心生怨恨,用‘怨声载道’四个字来评价并不为过。有人给语文拟定了最严厉的判词——‘误尽苍生’。”而在海外,把这种“误尽苍生”的中文教育时间压缩为三分之一,难度降低至少一半,进度减慢,又没有语言环境,但是把课时缩短为每周末两~三小时,难度降低,要求降低,则最后教育出来的绝大多数学生成为中文文盲和半文盲就不足为奇了。
     痛心于此,很多学者在为语文教育寻找正途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重新转向被弃置已久的传统教育。其中尤以十几年来台湾王财贵教授倡导的儿童读经教育影响最大,在两岸三地和东南亚华人社区均引起热烈反响;大陆也有韩军老师提出重视文言文的“新语文教育”,他说“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2008年马智强先生在大陆的重量级报刊《光明日报》上撰文《语文课的出路,回归传统》,更是激起大陆语文界的广泛关注。
      在大陆、台湾的语文教育界“回归传统”的呼声日高之时,儿童读经教育也逐渐进入了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语文课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海外中文教育界普遍对这种趋势知之不多,或者即使了解一些也颇多疑虑。被提出最多的疑问就是,海外的孩子连中国话都说不好,读经典又有何用?岂非对牛弹琴?
    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自2006年起,笔者和几位热心传统文化的朋友在德国汉堡开始推广海外儿童读经,世界各地也有一些华人父母自己在家里以读经方式教子女中文。几年的实践证明,儿童读经不仅是去除国内语文教育沉屙的一剂良药,而且非常适用于海外华裔子弟,是海外中文教育的高效解决之道。读经教育不仅能让海外华裔子弟说一口字正腔圆的中文,而且能够帮助突破海外中文教育中的识字阅读瓶颈;同时,让海外华裔子女学习到真正有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唯在读经教育。
    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从海外华裔学生中文听说读写和对中国文化传承几个方面阐述此观点。
2. 读经可有效解决海外华裔子女的中文听说问题
    语言学习中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听说。身处西文大环境,即使是纯中国家庭也不必担心孩子的西文母语。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父母都了解了双语家庭或者海外移民家庭要实行“父母只和孩子说自己的母语”的语文学习原则,以保证子女双母语的自然习得。但是如果希望子女有真正自如流畅的中文听说能力,又必须要以某种方式主动弥补中文环境不足,给孩子更多准确、丰富的中文声音输入和更多表达输出的机会。不少海外华裔父母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以播放中文电视、动画片或者中文故事录音的等方式让孩子学习中文。但是过多的观看电视和光碟,或者对于其中内容选择的忽视,都会导致中文学习之外的诸多副作用,得不偿失。
    读经教育,则鼓励家长为孩子经常播放经典录音并教授孩子以诵读方式为主进行学习,自然没有上述弊端。孩子们在反复聆听和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可以轻松习得标准的中文语音,同时接受优美而隽永的经典熏陶,并且诵读也是一种基本的中文表达训练。
    从实践来看,在五、六岁以前开始读经的海外华裔儿童,大都能做到中文发音字正腔圆,中文表达能力明显优于无诵读学习的孩童;六、七岁乃至十一二岁之后才开始读经的学生,则在坚持一段时间的读经学习后,中文发音也都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这一听一读的反复输入与输出看似简单,却是任何语言学习的基础和关键,也是现在海外华裔子弟在生活中和中文学习中最为缺少的语言习得环节。
    所有重要的人类文化都重视儿童期的诵读传统,无论是古代印度人、犹太人还是中国人,都了解儿童学习语言需要反复重复这一关键。而且“单纯的朗读和泛读能够在人类的潜在脑上留下深刻的记忆,这些记忆日后会变成出色的灵感、直觉能力和创造性 ”。


3. 读经可帮助海外华裔子女大量快速识字——突破中文阅读的瓶颈
    如前所述,海外中文教育的瓶颈在于识字关难以突破,无法开展有效阅读。
    如不能自主阅读,则学生的中文学习主要停留于口语层面,而诵读学习传统又尚未恢复,从口语交流和教学中孩子们可以学到的词汇量较浅显且有限。无法形成词汇积累扩展机制,无法更主动、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而什么情况下孩子可以开始并喜欢中文阅读呢?很简单,要认识足够多的汉字才能读书!阅读的关键点就在突破识字关。又因为海外学生同步学习西文母语的特殊情况——作为弱势母语的中文阅读还必须抢占先机,之后才有可能平衡发展两种母语阅读。
    因此海外中文阅读的关键点是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帮助孩子突破汉字识字关。七八岁前突破最好,越晚则要付出的时间精力成倍增加。
    可是因为海外学习的天然条件所限,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足,导致快速识字一直是海外中文教育的难题之一。而近几年的海外读经实践表明,读经让孩子快则一两年,慢则两三年内就可突破常用字的识字关。中国传统私塾的蒙学教育,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让小孩子在一两年左右大量识字。
    因为普通的识字教学方法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认, 一个字一个字的教。每教一个字就要让孩子会读会写,“掌握”、“理解”字义甚至是会组词造句。这种看似周全的教法其实是不了解语文学习的规律,浪费了少儿的识字黄金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