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如果你的孩子能考上JR这样的精英中学, 你还会全费送他上私校吗? (2009-11-29) JuJu · 上甘岭狙神杀器再现,分享我新入手的水连珠步枪。超多图!细节!高清! (2013-6-7) Tacticool
· 也谈女儿的中英文教育(中) (2009-12-23) 爱吃糖的小猪 · 一个人的美国,两个人的墨西哥。(全文完) (2016-4-26) rebecca83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512|回复: 5

[系列活动] 四月活动:醉美秋日 Heritage Walk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4 04: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woo2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woo2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racewoo22 于 2019-5-9 00:48 编辑

       夏末秋初,暑气渐收,一年中转瞬即逝的季节,此时若不出门踏秋,那可真正是辜负了好时光。
       趁家中三个大小男宁外游之机,偷得浮生半日闲,报名参加了读书版总舵主虞美丽老师组织的悉尼岩石区 Walking Tour。
       澳洲是徒步者天堂,悉尼更是一个沿海港、沙滩徒步旅行的完美城市,而岩石区(The Rocks)属白人开发澳洲最早的区域,是早期的悉尼生活中心,在殖民历史中占有独特地位。
       周日上午十点半,我们一行十余人准时恭候在「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门口。这里视野开阔,景色绝佳,城市天际线和海港大桥近在咫尺。万里碧空如洗,海面波光粼粼,船只川流不息,简直美得不要不要。

       相较与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史,现代澳大利亚历史通常以1788年1月26日菲利普船长(Arthur Phillip)在 Sydney Cove 升起第一面大英帝国国旗算起,迄今两百三十余年,一个年轻的国家。然而,聆听了蓝马旅游夏老师和他朋友的正史野史趣事讲解,团友们大开眼界,对土澳缺乏归属感的新移民如我,更是大大滴涨知识,耳濡目染了政府对历史和文化沿革的重视,对所有百年珍贵建筑列为文化遗产而隆重保护的善行,不由高山仰止、陡增敬佩。
        我们的徒步旅行就从岩石区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始。这个澳大利亚顶尖博物馆之一,素来是文青聚集地,经常举行来自澳洲本土和世界各地的前卫展览。博物馆前身是海事局大厦,砂岩材质的建筑落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捐款人 John Joseph Wardell Power医生(1881~1943)亲历一战,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因有身家阔绰的夫人慷慨相助,毅然弃医从艺,经年累月地不辍画作,终成立体主义大家(这位名门公子是下文著名建筑师William Wilkinson Wardell的后人),与毕加索份属老友。Dr.John Power 的「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时尚华丽、结构对称,属于较典型的 ART DECO 装饰风。这类建筑风格流行于1920~1930年,六十年代又卷土重来再度盛行,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便是此类 ART DECO 装饰风艺术的代表建筑。2010年,悉尼建筑师 Sam Marshall 被委任重新装修博物馆室内部分,并在博物馆原停车场位置上设计一座新建筑,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右边白色部分。新馆的落成使「当代艺术博物馆」增加了50%的面积,由一组连锁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组成,不同颜色和巨大玻璃窗产生的深度感让建筑物颇具现代感。从外表看,新旧两幢建筑风格迥然不同,而室内却是完美地融为一体,从一幢建筑进入另一幢时几乎难以辨别。MCA从此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模样,它不仅仅是艺术馆,四楼咖啡厅还可将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的壮观美景一览无余呢!

        一座城,一部史。悉尼这座城市的历史,几乎就是一段多姿多彩的囚犯流放史,殖民定居正始于岩石区。1798年,囚犯约翰•卡德曼被发配到澳大利亚服刑,因天赋异禀的航海才干当上舵手而获得赦免,后升任船长。1816年卡德曼在岩石区就地取材,用砂石盖了一座小屋栖身(后人又加盖了二楼),取名Cadman's Cottage。之后卡德曼小屋陆续用作水警和水手的住处。两百年风霜雨雪,小屋作为悉尼最古老的民居保存完好,现被用作游客中心,见证了悉尼开拓繁荣的历史。虽然坐落在熙熙攘攘的岩石区海岸旁,但卡德曼小屋静处一隅,不经意寻找极易错过。

       卡德曼小屋边的庞然大物,是地处Argyle Street的国际客运中心(Overseas Passenger Terminal),邮轮爱好者一定不会陌生。移居澳洲四年,这个客运码头我已来过两次,孩子们也爱上了邮轮。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五大邮轮巡航国,悉尼更是南半球最大的邮轮港。紧邻太平洋,又是天然深水良港,生活在此地的朋友们是不是经常被歌剧院对面的巨无霸豪华邮轮闪得眼睛痛呀?

       悉尼岩石区作为澳洲原住民发祥地,因大部分建筑采用岩石建造而得名。沿着香料商人和囚犯的脚步,我们在一幢精美的维多利亚式红砖尖顶大厦前驻足。导游夏老师介绍说,这幢始建于1885年的建筑是澳大利亚蒸汽导航公司Australian Steam Navigation的办事处和仓库(以下简称ASN)。ASN创立于1839年,前身是猎人河蒸汽导航公司(Hunter River Steam Navigation),专业从事物流航运。大厦最初建筑是四层仓库带一层办公楼,“由风景如画的荷兰山墙盖住的多彩石砖和砂岩的浪漫构图”,在第二、三、四楼都有拱形开口,外墙上挂着铸铁托架连接滑轮和吊轨可搬运货物或家具。因是货仓,ASN大楼自带用于消防的洒水喷淋系统,灭火设施至今仍被证实安全有效,起重滑轮的残骸亦清晰可见。ASN大楼由著名建筑师 William Wilkinson Wardell设计,他是十九世纪的杰出建筑师,经典作品有:澳大利亚最大教堂的悉尼St.Maria Cathedral、澳大利亚最高教堂的墨尔本St.Ptrick Cathedral;公共建筑包括最美校园的悉尼大学教学楼、财政部大楼、银行、墨尔本的造币厂和政府大楼等一系列珍贵建筑遗产。ASN 大楼是最后一个悉尼建造的木结构大型仓库之一,目前被用作艺术画廊。
       离开ASN大楼向海港方向信步前行,便是广阔的悉尼湾畔,一排山墙般人字形海湾建筑映入眼帘。夏导告诉我们,这就是著名的坎贝尔仓库(Campbell’s Storehouse),它是悉尼硕果仅存的十九世纪中期仓库建筑的典范,也是唯一一个留在悉尼湾前滩的商店。整排海湾建筑由相同的三层高十一栋单体连成一个建筑群,几乎全部朝南,门窗开口起伏不平、大小不一,设计简单却有磅礴之势,清一色的砂岩、红砖和板岩材料额增强了视觉的连贯性和坚固性。值得一提的是,坎贝尔仓库还包含液压升降机和单缸燃气发动机,它们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们再一次见到了如今可谓稀罕之物的古旧滑轮传送带。这些残余设备提供了十九世纪晚期货物处理的技术变化凭据,固定在建筑物上的液压设备向后人们展示了坎贝尔货仓作为仓储业翘楚的作业流程、规模和效率,见证了澳大利亚早期航运业的繁荣兴盛。

       坎贝尔仓库得名于它的主人,被誉为公正商人的罗伯特•坎贝尔(Robert Campbell 1769~1846)出生于苏格兰,18世纪末他赴印度加尔各答与兄长一起合伙经营货运业务,之后移居澳洲,是澳洲最早期的自由移民,坎贝尔家族也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之一。1799年坎贝尔在悉尼湾北岸买了一块地,1802年开始进行私人码头与仓库的建设,用于泊锚商船和储存从印度进口的货物,如茶叶、糖果、蒸馏酒、衣物等。坎贝尔颇具商业头脑,他精明、智慧、诚信并公正,生意版图不断扩大,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商业航运和交通运输公司。坎贝尔仓库折射出这个先锋商业王朝的辉煌。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今日的坎贝尔仓库将被改建为豪华餐厅和酒吧,于2019年中修葺完成后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岩石区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美食中心,与周边的环形码头(Cirular Quay)、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Harbour Bridge)浑然一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44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20 感谢分享
缓缓 + 20 感谢分享
Eating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5-4 05: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at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at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醉美秋日!听这名字就觉得很美,很有画面感,果不其然,好文美照!

发表于 2019-5-4 17: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woo2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woo2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ating 发表于 2019-5-4 06:08
醉美秋日!听这名字就觉得很美,很有画面感,果不其然,好文美照!

多谢加分、多谢夸奖 亲好早啊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9-5-4 23: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等不及了,先加分。楼主听得好认真

发表于 2019-5-8 03:17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活动:醉美秋日 Heritage Walk (下)

此文章由 gracewoo2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woo2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racewoo22 于 2019-5-9 01:32 编辑

        历史徒步的最后一站,便是现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悉尼歌剧院。
        人们常说一叶知秋。建筑是一个国家、一方土地的名片,从建筑中自可窥见各国各地的独特风采。如自由女神之于美国纽约、埃菲尔铁塔之于法国巴黎、泰姬陵之于印度新德里、大本钟之于英国伦敦、万里长城之于中国北京……若说哪一个建筑最能代表澳大利亚,毫无疑问,便是悉尼歌剧院了。且听专家娓娓道来。
        作为20世纪最伟大建筑之一,悉尼歌剧院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内部建筑结构则是仿效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神庙。这个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一直是澳大利亚的标志,也是最受瞩目的旅游胜景,悉尼歌剧院已经跟它所在的城市和国家画上等号了。没看过歌剧院可别说来过澳洲,这样的观念早已深植普罗大众。



         近半世纪来,悉尼歌剧院赢得了无数荣耀,但创作它的设计师乌松,却从未看过悉尼歌剧院真身,这让悉尼歌剧院写下了一点遗憾的故事。
         2008年11月29日,成千上万封悼念电邮涌向歌剧院网站;11月30日晚,歌剧院熄灭灯光;12月1日,悉尼海港大桥上的国旗降半旗致哀——这一切,都为纪念一个人:11月29日早晨,90高龄的悉尼歌剧院设计师、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去世(Jorn Utzon 1918年4月9日~2008年11月29日)。
       
       一座歌剧院让乌松一夜成名,让悉尼扬名世界,甚至令澳大利亚的历史改变。也是悉尼歌剧院,使乌松与澳洲政府反目成仇近半世纪。从1966年离开的那天起,他毕生再未踏足澳大利亚,毕生从未亲手触摸过他自己设计的世纪杰作。
        1954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特别委员会受命规划筹建悉尼歌剧院。次年,三面环海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被确定为歌剧院的所在地,不久之后,当时执政的工党新州州長约瑟夫•卡希尔向全世界发出设计招标,拉开了宛如戏剧般跌宕起伏的悉尼歌剧院设计完工过程的大幕。
  1、乌松的设计方案“必将成为伟大非凡的超群创作”。
  截至1957年,共有32个国家的233份设计方案参与“悉尼歌剧院”设计竞标。最终由乌松提供的第 218号标书被选中。我们不妨看看落选的第二、第三名标书,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呀!
        当时作为主要评选委员的美国建筑大师沙里宁(纽约杜勒斯、肯尼迪两个国际机场的设计者)对乌松的设计方案大加赞誉“必将成为伟大非凡的超群创作”。据乌松回忆,他对悉尼歌剧院最早的外观造型设计是受到剥橘子动作的启发:14瓣的建筑可以结合成完美的球状建筑体。在沙里宁力荐之下,乌松的方案中标了。
        
       这个结果让业界十分意外非议不断,连乌松本人都感到吃惊。当时,37岁的乌松只是建筑界的无名小辈,而且他的设计图纸和模型十分简单,并没有任何细节。但无论如何,首次中标大工程令乌松兴奋不已,并萌生了移民澳洲的念头(1963年歌剧院兴建期间,乌松举家迁往悉尼)。乌松并没有料到,自己即将陷入澳大利亚的政治漩涡中。
        一个歌剧院的设计建造为何与政治牵扯不清,这还要从当时悉尼的地位说起。上世纪50年代的悉尼还只是一个乱哄哄的工业城市,而澳洲另一个大城市、南部的墨尔本,则被视为澳洲现代文明的中心,拥有更雄厚的经济实力:于1956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拥有更高的国际声誉。虽然当时的新州州长卡希尔表示歌剧院与政治无关,也不会因日后的选举结果而有所变化,但悉尼歌剧院最后还是被作为悉尼与墨尔本双城竞争的重点工程,成为各方政治势力博弈的焦点。
      
       1959年3月,悉尼歌剧院开工,工程预算720万澳元,预计3年左右完工,工程由乌松和著名结构工程师奥拉普(Ove Arup)监督执行。这时,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还没有最终完成。乌松是一位出身于艺术学院的建筑师,他的建筑非常注重建筑物的美学部分,而在技术层面来看在最初竞赛中提出的椭圆形抛物线的水泥屋顶设计后来被证实无法施工,他和设计施工团队又耗费了数千小时做计算机仿真运算修改,将设计转化为可执行的半球形幅度设计。
      
       歌剧院特殊的造型使工程极为艰难,宛如一场建筑学的噩梦,再加上追求完美、近乎吹毛求疵的乌松无法忍受丝毫的瑕疵,因此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建筑经费已经追加到980万澳元(近乎追加四成)。奥拉普曾为乌松提供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施工建议,但都因无法体现设计的美观而被乌松忽略,两个好朋友也因此渐生间隙。为筹措歌剧院不断升高的建筑经费,除募集基金外,州政府还发行了歌剧院彩券,然而预定完工日期却一拖再拖。外界对乌松的批评也因大力支持歌剧院兴建的卡希尔州长在任内去世而骤然增加。
        1965年,罗伯特•阿斯金当选新州州长,官方态度转趋强硬,一切以尽速完工为考量。当时阿斯金指派的公共工程部长戴维斯•休为了控制建筑成本及尽早完工,开始质疑乌松的计划执行及成本估价能力,两人的关系日趋紧张。
        乌松和休的争执持续恶化,1966年初,公共工程部决定停止给乌松和其设计施工团队付款。而且,新州政府还决定对乌松实施惩罚性收税,即乌松此前收到的酬金必须向澳洲政府交税。也就是说,乌松要在澳洲和丹麦两地被双重征税,这意味着乌松不仅不能在悉尼歌剧院项目中盈利,还将为其濒临破产。
  2、歌剧院揭幕,英女王演讲
  1966年,因为与政府无可调和的矛盾,乌松全家离开澳洲,从此再没回来。
        就悉尼歌剧院后来的完工进度表来看,歌剧院的兴建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年-1963年)建立建筑基座;第二阶段(1963年-1967年)建立半球形外壳;第三阶段(1967年-1973年)完成剩余结构体及内部装修。乌松离开时,歌剧院工程的第二阶段尚未结束。由于第三阶段的设计图已经完成,新州政府向乌松买下130幅第三阶段的设计图,并且另外指派一个本土建筑团队接手工程。
        为尽快完工,新建筑团队对乌松原先的设计做了多处改动,后来歌剧院被诟病的一些缺陷,如歌剧厅空间过小,音乐效果不佳等,也与设计施工上的妥协不无关系。
        1973年10月20日,悉尼歌剧院隆重揭幕,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临剪彩并发表演说:尽管建设过程中不是没有问题,悉尼歌剧院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The human spirit must sometimes take wings or sails, and create something that is not just utilitarian or commonplace"有时候,人类的灵魂就应该去乘风破浪,去创造一些事物,超越功利和平凡。乌松收到庆典邀请但没有前往。2007年6月,悉尼歌剧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距落成仅间隔34年,是极少数20世纪建筑列为文化遗产的个案,被誉为世纪经典。


  
       3、获奖无数,为择善固执付出代价
  悉尼歌剧院对澳大利亚和乌松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她让悉尼海湾成为闻名于世的观光景点,改变了悉尼甚至澳大利亚整个国家的形象,却令乌松背上了超支并中途退出的黑锅,束缚了他在建筑界创作、接案、竞标的机会,乌松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他毕生都没能亲眼目睹自己设计的伟大建筑,但他儿子简说,父亲从未参观过悉尼歌剧院的事实,并不意味着他没有体验过这幢建筑。“作为它的创造者,他只是不得不闭上眼睛去体验它。”
       2003年乌松获得了世界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评审团认为,乌松“设计了一座超越时代的建筑,一座远远领先于现有技术的建筑,并且,他为设计一座改变了整个国家形象的建筑,承受了非同寻常的攻击和负面批评”。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早期3D电脑程序作结构分析,从而完成大跨度外型设计的精妙建筑,开创了建筑工程的先河。而对建筑材料的清洁和维护,设计团队的构思堪称完美。来自瑞典匠心独运的双色瓷砖,每一片都有不同的几何形状(这家工厂几乎为此项目而倒闭),菱形沟槽的瓷砖会让雨水自动冲刷表面,真是巧夺天工。现在,乌松这座令人惊艳的建筑看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华丽绝伦。乳白色波浪起伏的瓦片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不同的感觉,以至于你会发现黄昏时候阳光洒在瓷砖上反射的那种光,是平生所见的最柔软温暖的黄昏。



         
       悉尼歌剧院,各种角度都那么惊艳。农历春节的时候,晚上大红色的歌剧院,年味十足;5~6月一年一度的 Vivid Sydney 灯光大秀,很多人都是专程从别的城市赶来欣赏的呀!多坐几次横跨悉尼湾的 ferry 轮渡,可以 270度近距离欣赏歌剧院的风采,若是赶上好天气,无论清晨、黄昏或傍晚的悉尼歌剧院,它始终是那么高雅非凡、闪亮绝美,永远都百看不厌。



       漫步在岩石区古老的街道、仓库和小屋间,目睹被为数众多的餐厅和英式酒吧包围的百年文化遗产焕然一新成为博物馆、艺术画廊和餐厅,平民区变身为繁华热闹的旅游观光胜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历史和现代在岩石区和谐交汇,不变的是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徜徉在鹅卵石子路上,这里有悉尼最古老的酒吧。于是,坐下来品尝当地新鲜酿制的啤酒,遥想十九世纪的水手、士兵和码头工人们曾在这里举杯庆祝或是借酒浇愁,想象一下这些街头恶棍们的生活,在贫困与疾病缠身的冷酷生活中挣扎。


      
       秋日的正午,太阳暖暖地照耀在辽阔的悉尼湾上,海港大桥像一道横贯海湾的长虹,巍峨俊秀,气势磅礴,与白色风帆似的歌剧院隔海相望,美不胜收。
       悉尼,光芒万丈的海岸线,魅力四射的国际大都市!
         
                                                                                                                                                   (部分相片与内容来源于网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0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2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5-11 15: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ecilia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ecilia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