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车行天下 查看内容

【全文完】庶民的胜利——谈谈Uber

2015-3-12 19:01| 发布者: rblover | 查看: 35678| 原文链接


前言之前


我本人与Uber无关。既不是Uber司机,短期内也不打算成为Uber司机,更没有鼓励任何人参与的意思。此帖纯粹探讨Uber这个服务的现状和前景。

前两天有人在版上发帖,大致是建议大家去当Uber司机并提供推荐码。帖子很快被删除了。当时让我思索的并不是主帖,而是沙发(第一个回帖):犯法的知道不?这句话促成了本文。

前言

UBER一词出自德文ÜBER(读作"于倍儿"),意思是"在…之上"。德国国歌德意志之歌(Deutschlandlied)的第一句 是: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德意志,德意志,至高无上。alles:一切,所有)。

关于Uber的历史,感兴趣的可以去查维基百科。这里只提几个数字和名字:
  • 55个国家的269个城市:目前为止的运营地区,并且还在增长。
  • 16万,5万和100万:16万是今年初估算的美国Uber司机数量。5万是去年9月一个月全球新增的司机数量,100万是2020年前Uber准备在世界范围内招募的女性司机数量。
  • 400亿:最近的40亿融资以后,Uber的估算市值已经超过400亿美元。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当年谷歌IPO当天市值230亿。而Uber还没IPO。
  • 谷歌和高盛:为数众多的投资者中,这俩无疑是最大牌的。

上面几个数字可能说明不了什么,但跟背景结合一看就不一样了。背景是什么?背景就是在几乎所有城市,监管者都称Uber违法。而Uber不但不妥协反而敢于与监管者发生直接冲突,并且越战越勇越战越大越战越值钱。

很多观察者都断言这场斗争会以Uber的胜利告终。我认为区区一个Uber不足以承载所有的荣誉,这将是庶民的胜利。

第一部分 陨石

在一场关于Uber的争论中,有个发言特别有意思:计程车是恐龙,Uber就是那块陨石。

的确,相比互联网,计程车实在是太古老了,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汽车发明之前几百年的17世纪伦敦。与之对应的监管规则自然也同样古老。

如果从现代观点来看,Uber给这个古老的行业带来了什么呢?
  • 更灵活的运力分配
    多少次在早晚高峰打不到车?多少次看见火车站外长长的出租车队没人坐?Uber都能解决:高峰时段提高报酬吸引司机参与分流,系统根据地域信息自动分配乘客使司机也没有蹲点的必要;
  • 满足黑车需求的同时解决黑车弊端
    是的,黑车需求永远存在,非法运营也一直是监管机构的打击对象。但是Uber不同于黑车,它在满足所有的黑车需求(乘客要廉价和方便,司机要挣钱)的同时使用技术手段避免了所有的弊端(主要是安全,下详)。
  • 将一个受限的,半垄断性质的,不透明的行业开放给所有人
    曾几何时计程车行业的高门槛、收费高服务差广泛遭人诟病。大家骂归骂,但是监管机构似乎只负责收钱也没干什么实事。为什么?因为没有有效竞争。计程车一共就这么几辆,您爱坐不坐。Uber横空出世。人人都能当司机,如何保证服务质量?杀手锏就是评分机制这个天然门槛。回忆当年国营百货商场里面那些横挑鼻子竖挑眼爱理不理的售货员,再上淘宝旺旺调戏一下客服小妹。为啥?亲给个好评呗亲。
  • 重中之重:安全
    可能有人会说,计程车有监管,有保障。Uber司机鱼龙混杂,不安全。我的观点恰恰相反:Uber凭借技术手段对Uber司机(以及乘客,这很重要)实施的监管简直无出其右,可以保证前所未有的安全。
    先谈人身安全:Uber会要求司机提供当地警方证明,这是基本保证。然后司机乘客的账户以及相互评分系统也是法宝。试想司机乘客在见面之前就互相知道姓名了,难道不比完全陌生人要更安全?实在担心,完全可以通过已有评分进行筛选。最后还有一重让不法分子无法突破的屏障:卫星定位。我想,要是有歹徒想犯事,只要脑子没坏都不会找上这么一个随时定位精确到米的平台吧?
    再谈支付安全:司机都遇到过坐霸王车的,乘客都遇到过调表绕路乱收费的。Uber一来司机乘客都解脱了。
    最后谈行车安全:Uber会对司机的驾驶记录进行审核,基本行车安全算是有了基本保证。另外,去问全世界的司机,路上谁最霸道?恐怕除了大卡车就数计程车了。计程车的行车野蛮是众所周知的。我想,让一般老百姓去当司机,再差也不会低于计程车这个下限吧?评分系统的存在也能对司机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看上去很美好?先别急,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嘛。

第二部分 犯法的知道不?
当然,旧势力不可能乖乖将利益拱手相让,他们开始反击了。在Uber横扫全球的同时,计程车司机们走上巴黎、伦敦、洛杉矶的街头堵路,抗议Uber抢饭碗。

在澳洲,计程车司机自发上街用手机拍下Uber的运营车辆并向监管机构举报。甚至有人根据刑法条例对Uber司机实施“平民拘捕”——以平民的身份将不法分子押送到警察局。

执法机构当然也不闲着。在日本和南韩,Uber被道路管理部门勒令停止试运营。在澳洲,警察成功抓获数十名Uber司机并开出四位数的罚单。在中国大陆,Uber司机面临最高10000人民币并扣留车辆20天的处罚,其严厉程度令人乍舌。

在老家美国,Uber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很多州政府要求Uber停止运营,排期举行听证会讨论。在纽约甚至闹上了法院。

随便搜搜,类似的报导铺天盖地。本文无意探讨Uber是否违法,这是法院的工作。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大部分地区的监管部门在一开始都将Uber称为不合法。与之对应,尽管全世界都在调查都在闹,Uber在各地的办公室轮流被查抄,似乎至今没看到哪家法院最终判Uber不合法。可以说,即使Uber并非违法,恐怕也不在现行法律允许范围之内。至少,它处于违法和不违法之间的灰区,陈旧的监管条例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激烈碰撞产生的灰区。

未来会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法律的存在是为了保障大部分人的利益。为什么杀人放火违法?因为杀人放火不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但Uber带来了什么?Uber给公众带来的是更优质的服务更低廉的价格,符合公众利益。当法律与公众利益相抵触的时候,说明法律已经过时,新的法律将与新生事物同时诞生,与公众的对抗终究会失败。

第三部分 庶民的胜利
在利益集团的打压下,在监管机构的取缔下,Uber一路高歌猛进,其成就令人瞩目。

广大的民众用手指投了票。Uber的全球业务量每年翻五番。抗议浪潮反而助长了Uber的病毒式扩张。伦敦游行的当天交通一片混乱,Uber的请求激增八倍。2014年全年,Uber占据澳洲计程车市场的比重从3%增长到22%。

与此同时,Uber司机们享受着新科技带来的利润。在纽约,Uber司机的工作时间更灵活,空驶时间更短,收入却是传统计程车司机的三倍,这让他们更愉快地提供高质量服务。在澳洲,相比传统计程车司机的10澳元平均时薪,Uber司机普遍在30甚至50澳元以上。在上海,某私营企业老板在闲暇时用他的BMW 745Li录得25000人民币的月收入。

在合法化进程上Uber持续攻城略地。早在2013年,纽约法院就裁定Uber合法,法官和计程车委员会表示阻止民众使用新科技享受便捷服务的企图“令人震惊”。经历了游行示威的混乱之后,伦敦交通局宣布Uber可以在该市合法运营。要知道伦敦计程车入行门槛之高世界闻名,该决定无疑为Uber合法化进程添加浓重的一笔。在台湾,运输学会的研讨会上,交通学者认为如果Uber顺应了民众的需求应该尽快推进其合法化。

Uber本身非常愿意配合监管部门,积极寻求合法化。在南韩,Uber为了符合监管机构的要求推出新版软件。

在合法化进程不顺利的地方,Uber不甘于束手就擒,而是卷起袖子亮出拳头与当权者对着干。很多地区的监管部门给Uber司机开出巨额罚单,财大气粗的Uber针锋相对地为司机代缴罚款。在澳洲,随着钓鱼执法行动的开展,Uber迅速停用了执法者的账号。警察们无计可施,只能忙着申请信用卡和邮箱,抓捕效率极其低下,开出的罚单又无关痛痒。媒体开始提出质疑,等着警方去做的事情太多,为何要花费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对提供高质量服务的Uber司机进行毫无意义的惩罚呢?很显然,在与Uber的交锋中,无论行动上还是舆论上,监管者都显露出败象。前ACCC主席Graeme Samuel一语道破天机:取缔Uber惩罚司机的行动注定会失败。并非败给Uber或者Uber的支持者,而是败给公众的力量。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议题:保险。我认为这个议题在与Uber相关的争论之中有点被过分放大。诚然保险非常关键,但却是最好解决的。

首先参考美国的说明如下:

简而言之就是在待客空驶阶段由司机的私人保险和Uber共同承保,从出发接客直到乘客下车之间Uber会提供商业保险承担所有风险。别的地区应该也差不多。

为啥保险最好解决呢?因为保险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碰巧,Uber最不缺的正好是钱。

有人提出保险没对应这个模式的险种。我敢肯定,在利益面前保险公司是不会说不的。连玛丽亚凯莉的脚丫子都有人承保,还需要担心几百亿美元的市场没人敢玩?

事实上,Uber与保险公司积极合作,进展之快甚至超出所有人预料。在洛杉矶,新年夜六岁女童Sophia Liu被空驶Uber司机碾死的惨剧之后,公众开始质疑Uber的保障。几个星期之后Uber就扩大了保险覆盖范围作为回应。

当然,Uber远非完美,持续改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捎带上几个牺牲者,上面提到的Sophia Liu就很不幸成为了其中一员。这样的牺牲者未来也许会更多。遗憾的是,社会的进步制度的完善有时候确实需要牺牲,与Uber的存在与否关系不大。

结语
Uber成功使用技术支点撬动了世界,可能还会撬得更高。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作为世界的一份子,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是:从今天起,谁笑,谁哭?

谁笑?
  • 所有出行者
    面对便利、便宜、可靠、安全的服务,谁都无法否认出行者笑的理由。
  • 有车有闲渴望赚钱的人
    现在有了实现愿望的的平台。
  • Uber们——所有类似的公司
    Uber在全世界的冲锋陷阵杀出了一条血路,今后类似的公司将更容易生存——至少在成功合法化的地方。可以期待之后的创新空间。

谁哭?
  • 传统计程车行业
    作为Uber的直接打击对象,传统计程车司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当然他们可以选择与Uber合作,但是全民参与无疑加剧了行业竞争。我个人认为,长远来看,传统计程车行业难逃被边缘化或者被淘汰的命运,无论是否与Uber合作。理由在下一点详解。
  • Uber司机
    你没看错,Uber司机将哭。也许不是今天明天,也许不是今年明年,但这一天总会到来。为什么?我的分析如下:
    首先,Uber是一家技术公司。不是租车公司不是物业公司,是技术公司。崇尚技术至上主义,其核心竞争力不是别的,正是算法。这些特点,暗示Uber在有意无意之间与另一家纯技术公司,谷歌,有了越来越多的共性。事实上,谷歌也同意,它向Uber的投资就是最好的证明。
    然后,谷歌的理想是什么呢?谷歌的理想是算法统治世界。稍微了解一下这家公司的运作,就会发现它对算法的推崇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连修改颜色这样极度主观的事情也需要使用算法来决定。这样极端的理想显露出一条看似很可怕的暗示:谷歌企图驱逐人类的存在。当然并不是像科幻电影一样消灭人类,但是很接近:谷歌企图逐步使用毫无情感波动的算法/机器人代替人类从事一些重复而重要的劳动。不是在自动化工厂里面,而是在人满为患的大街上。没错,就是自动驾驶,近两年来最火热的话题。

    最后结合谷歌的野心、Uber的平台以及两者相通的技术和财力,其长远战略昭然若揭: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计程车司机,或者汽车司机将不复存在。民众的出行将依靠Uber这类服务提供的自动驾驶车辆。Uber在为人类未来的出行模式画一张科幻片一般的大饼,而且如无意外这大饼将由它独食!
    最后别忘了,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法规。那么斗争经验最丰富的是谁?还能是谁?

写到这里,我仿佛觉得本文标题不妥,因为Uber看似已经赢尽了未来。再仔细琢磨,未来谁也说不准,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Uber的努力打开了这个曾经封闭的市场。无论它能走多远,民众获得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退一万步,最最起码,等到IPO那天,人人都可以去买股票吧?

这终究一场庶民的胜利。

全文完
【版权没有,转载注明出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