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参加活动——怀念丑丑 (2010-3-2) deepdeepsea · 豆渣巧利用---烫面葱油饼 (2008-8-17) 紫雪花
· 自己做pest control的一点分享 (2019-1-20) sxfly1983 · 菜菜菜鸟之新规则今日Carlton一次路考通过记! (2008-8-14) 珂儿朵朵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3766|回复: 6

[音乐] 罗林 (刀郎本名) 【如是我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 15: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商务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商务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商务车 于 2020-12-2 21:31 编辑

罗林, 刀郎用本名发行的专辑 【如是我闻】
Playlist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 ... 2Rj-XdxRbTbDJvHc5JE


须菩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授业师父菩提祖师即为须菩提尊者。须菩提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这应该也是他为自己弟子取名“悟空”的原因。

鸠摩罗什--------就是【天龙八部】里的鸠摩智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0 收起 理由
xiaomao8754 + 4 感谢分享
zdrxb + 6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0-12-2 15: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商务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商务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金刚经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刚经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金刚经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金刚经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金刚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金刚经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金刚经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金刚经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刚经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金刚经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金刚经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金刚经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金刚经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金刚经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金刚经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金刚经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 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发表于 2020-12-2 15: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商务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商务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商务车 于 2020-12-2 21:32 编辑


金刚经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金刚经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金刚经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金刚经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金刚经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金刚经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经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金刚经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金刚经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

 

金刚经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金刚经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金刚经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金刚经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金刚经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金刚经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为出家、在家佛教徒常所颂持。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金刚经》于公元前994年间(约当中国周穆王时期),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

金刚经属于《大正新修大藏经》中般若部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大乘佛教的空性与慈悲精神。由于该经旨在论述成道境界,即无上正等正觉,在佛教中亦为“不可说境界”,故尽管经文篇幅短小,其文字结构仍然晦涩复杂。经文中强调“真理”本身的不合逻辑,必须躬亲体验才能感悟,而无法透过文字和简单逻辑推理而得。由于其精神与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理念相契合,《金刚经》在禅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后的禅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也随之源远流长。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future2521 + 1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2-2 16: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商务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商务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倚天屠龙记
三十八、君子可欺之以方(6)

  张无忌边斗边听,自谢逊的诵经声一起,少林三僧长鞭上的威力也即收敛,只听谢逊继续念诵:“‘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张无忌听到此处,心中思潮起伏,知道义父自被囚于峰顶地牢,每日里听少林三高僧诵经,上次明明可以脱身,却自知孽重罪深,坚决不肯离去,难道他听了数月佛经之后,终于大彻大悟么?那经中言道:“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在义父此刻心中,这五百年后之人指的便是他张无忌了。只是经义深微,他于激斗之际,也不能深思。他自然更加不知经中的须菩提,是在天竺舍卫国听释迦牟尼说金刚经的长老,是以于谢逊所诵的经文,也只一知半解而已。

  只听谢逊又念经道:“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菩萨须离一切相。’”

  这一段经文的文义却甚是明白,那显然是说,世间一切全是空幻,对于我自己的身体、性命,心中完全不存牵念,即使别人将我身体割截,节节支解,只因我根本不当是自己的身体,自然绝无恼恨之意。“义父身居地牢而处之泰然,难道他真到了不惊、不怖、不畏的境界了么?”心念又是一动:“义父是否叫我不必为他烦恼,不必出力救他脱险?”

  原来谢逊这数月来被囚地牢,日夕听松间三僧念诵“金刚经”,于经义颇有所悟,这时猛听得张无忌笑声诡怪,似是心魔大盛,渐入危境,当即念起“金刚经”来,盼他脱却心中魔头的牵绊。

  张无忌一面听谢逊念诵佛经,手上招数丝毫不停,心中想到了经文中的含义,心魔便即消退,这路古波斯武功立时不能连贯,刷的一声,渡劫的长鞭抽向他左肩。张无忌沉肩避开,不由自主的使出了挪移乾坤心法,配以九阳神功,登时将击来的劲力卸去,心念微动:“我用这路古波斯武功实是难以取胜。”斜眼看周芷若时,见她左支右绌,也已呈现败象,暗想:“今日之势,事难两全。我若不出全力,芷若一败,救义父之事便无指望了。”一声清啸,使开两根圣火令,着着进攻。

  谢逊诵经之声并未停止。但张无忌凝神施展乾坤大挪移心法,于他所念经文已是听而不闻。他尽量将三僧的长鞭接到自己手上,以便让周芷若能寻到空隙,攻入圈内。

  他这一全力施展,三僧只觉鞭上压力渐重,迫得各运内力与之抵御。三僧的“金刚伏魔圈”以“金刚经”为最高旨义,最后要达“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于人我之分,生死之别,尽皆视作空幻。只是三僧修为虽高,一到出手,总去不了克敌制胜的念头,虽已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人我之分却无法泯灭,因此这“金刚伏魔圈”的威力还不能练到极致。三僧中渡厄修为最高,深体必须除却“人我四相”,但渡难、渡劫二僧争雄斗胜的念头一盛,染杂便深,着了世间相的形迹,渡厄的鞭法非和他二人相配不可。

发表于 2020-12-2 16: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商务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商务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商务车 于 2020-12-3 21:39 编辑

评张无忌三战金刚伏魔圈

雨隹 评论 倚天屠龙记(共四册)   2009-12-15 17:22:52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张无忌为什么三 战 金 刚 伏 魔 圈
选自霍军著《论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张无忌三战金刚伏魔圈,最终救出谢逊,联合了天下各路英豪,共同走上抗击元朝军队的战场,获得全胜,这是《倚天屠龙记》给人们的一个美好结局。
少林寺“渡”字辈三位高僧,为图报复当年败给原明教教主阳顶天手中、度厄伤残一目,以及明教法王谢逊杀害少林高僧空性大师之仇,坐枯禅三十年,练成了这种三人配合、心意相通的金刚伏魔圈神功,威力巨大,天衣无缝,易守难攻。他们担负起看守谢逊重任,一来使众多觊觎谢逊屠龙刀及急欲杀害谢逊以报血海深仇的武林人士无法接近,二来可以守株待兔,专等明教仇人前来送死。所以,金刚伏魔圈是复仇的功夫,又是看守谢逊这等罪大恶极的“妖魔”的功夫,还是三位高僧三十年坐禅苦修而成的佛家高深功夫,其中深含佛理。金庸先生把它安排在全书末尾,又让武功天下第一的张无忌三次与之交锋,用心良苦,读来颇有意趣。
其时,明教在张无忌带领下,在武当山抗敌救难,在万安寺冒险救出各派好手,在蝴蝶谷聚义誓师,在江湖上行侠仗义,已渐渐取得天下英雄的信任和理解,邪教形象正在改变。明教义军在各地战场也连战连捷,抗元形势一派大好。这是一个即将取得胜利的时期,张无忌自身期待多年的那种武林之中消除隔阂、停止仇杀的局面正在形成。但这也是矛盾最微妙、局面最复杂、冲突最有可能大规模爆发的一个危险时期。
一方面,成昆阴谋已经成形,他勾结陈友谅,控制丐帮和宋青书,对武当派形成巨大威胁。又把谢逊这张王牌牢牢捏在手中,进,可以用天下人都以为在谢逊手中的屠龙刀号令各路英豪,通过屠狮大会确立少林寺威信,再通过党羽对少林寺的控制,使自己成为武林领袖;退,可以引逗各路豪杰在少林寺为争夺谢逊和屠龙刀互相残杀,等他们死伤大半,再由他出来收拾残局,坐收轻而易举压服武林、统治全局的渔人之利。最不济也可用事先埋好的炸药结果各路英雄。成昆阴谋,眼见得逞。
一方面,各路豪杰都冲着屠龙刀和谢逊而来,各怀鬼胎,各怀杀气,各有绝技,都想自家独得谢逊,互相敌视。矛盾剧烈,一触即发。且谢逊罪行滔天,明教欲救之,势必结下更多仇人。各派对明教,也是怀恨在心,暂时未露而已。
另一方面,明教想要联合天下英雄共同完成抗元大业,经过多年努力,眼见即将成功,可是,作为教中兄弟和重要人物的谢逊又非救不可。与少林在内的各路英豪的冲突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武林面临着残杀的危机,江湖弥漫着血腥的气息。
这就是年轻的教主张无忌面临的形势。他心地仁厚,厌恶仇杀,一直以来,宽怀待人,化解矛盾,生死以之,不遗余力。人们也在渐渐信任他,亲近他,视他为武林领袖,对他寄以厚望。但是,以他忠厚诚恳的为人,以他的侠士品格,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看着他亲爱的义父任人宰割,坐以待毙;他无论如何也要救他出来,实现自己先前的诺言,按阳教主遗言,向谢逊交还教主之位。而以他善良的本性和他在少林寺隐蔽时的所见所闻,他又深知谢逊罪孽深重,仇家报仇,理所难免。当然,他也已经察觉,成昆有更大图谋,不得不防。
张无忌好生为难!救义父还是不救,都是不该。不救,那是至亲的义父;救,又违逆了侠义的精神;可不救,成昆阴谋就在谢逊身上着落;救,恐怕又会为广大英雄误会,以为他为了一己之私,放弃大义。
这是对张无忌的真正考验。如果说,前一次作者写他调和六大派与明教之间的争斗,正是靠他刚刚练成的九阳真经内功和乾坤大挪移武功,那么,这个关键时刻,金先生解决问题的法宝,还是以武写人,武功中展示玄机。这一回他的法宝,就是三战金刚伏魔圈。如果说上一回是无忌的成名战,处女作,那么这一回,就是他的成熟之战,收官杰作。
在此之前,张无忌已掌握了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武当太极拳剑以及西域波斯怪异的圣火令武功,几乎百战百胜,神功盖世,几无敌手。但此次他力战金刚伏魔圈,每次都是凶险无比。这三战,写得波澜起伏,荡气回肠,惊心动魄;却又是趣味横生,意境深远,余韵悠长,堪称经典。

第一战,少林三僧杀气腾腾,一出手即连毙昆仑派四名高手,展示了“返照空明”、“不露棱角”的精纯功力,也流露了对明教的极大仇怨。但仇恨既深,世事挂怀,功夫使出来就不免霸道,不免芜杂,不免留下漏洞。张无忌此战,使三僧了解了成昆奸谋,仇恨略有消解;用自身绝高武功,赢得了三僧好感;又在青海派等高手围攻三僧之际,没有乘人之危,于金刚圈被攻破之时,挺身救助,得到三僧及少林寺僧众敬重。虽然未能救人成功,却也使三僧放弃了仇恨之心,双方英雄相惜,不再敌视。

第二战,张无忌请明教杨逍和白眉鹰王合战金刚圈。三僧语言谦和,礼节周到,双方三人对三人,公平较量。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交战,双方各施绝艺,博得在场高手由衷钦服,使明教中一向与杨逍不和的周颠看到了光明左使的深湛功夫,收起了嫉妒不服之心。谢逊开口劝斗,无忌伸手解除对立,杨逍奉还渡难兵刃,双方互相佩服,理解更深。此一战,还是无功而还,但却让三僧收起了先前的狂傲之心。虽然谢逊展示了自己的想法,深表谢罪忏悔之意,但无忌依然没有放弃解救之念。

第三战之前,穿插了各路英雄大会少林寺比武之事。各路豪杰矛盾纷纷,明教展示强大威力,渐渐使大家的目标趋向一致,避免了群起殴斗的惨剧发生。峨嵋派手段阴毒,宋青书背义遭报应,周芷若显露邪恶超强武功,张无忌旧情难忘,先作退让而身受重创,故意出让天下第一,以赢得周芷若联手出战。在与金刚伏魔圈对抗中,周芷若邪功露底,虽让天下英雄看到了无忌的本领,却也显出张无忌看人的失误——旧情已成魔障,让他包容了周芷若的恶行,不去伏魔,反倒联合。亦可见他为救义父,私心不顾公论,多少陷入孽障。搏击中,他求胜心切,使出波斯怪异的圣火令武功,邪心萌动。三僧以佛家精微武功应对,自是佛胜于魔。一时之间,无忌处境危险。这场决斗,斗出了张无忌心底的残存魔性——为私情而蒙蔽双眼,不愿正视周芷若邪恶,不愿面对谢逊在天下人面前谢罪。关键时刻,谢逊吟诵《金刚经》,使无忌心魔消退,专心于正宗技艺发挥,收起了求胜救人执念,威力顿时大大加强;也使三僧收敛了逼人杀气。无忌占到上风,抱出谢逊,周芷若彻底摊牌,以杀谢逊要挟,无忌与三僧较量内力,生死攸关。而来自终南山古墓的神秘女侠制服周芷若。最后,无忌与三僧双方互收内劲,和平收场,无忌也救出了谢逊。

这一战的尾声,是谢逊与成昆师徒决战,谢逊拼死击败成昆,使几十年的恩怨曝露于众人之前,他坦然接受了人们的惩罚。而经此一役,人们看清了成昆的阴谋和自己的盲目,识得了明教的力量和理想,看到了无忌高尚的人格和绝顶的武功,明白了谢逊的仇恨来由,懂得了江湖仇杀的根源,非但祛除了抢夺屠龙刀的狂妄野心,消泯了纠结多年的仇恨,也更加紧密地团结了起来。谢逊遁入空门,众英雄联合抗敌。这就是三战伏魔圈的最后结果。

金刚伏魔圈是展示佛性的武功,张无忌与之三战,平局告终,恰说明佛性融化了魔性。三场较量,斗去了无忌的私心杂念,使他的武艺更加精纯,使他的人格更加成熟。他明白了义父的悔过用心,看清了周芷若的为人以及自己对她的感情。三场较量,也斗去了少林三僧的仇恨之心、好胜之心、狂傲之心、狭隘之心,使他们祛除了杂念,武功更为精纯,佛学修为更加深厚,又得点化谢逊成佛徒,可谓功德圆满。三场较量,还斗出了成昆的真面目,周芷若的邪恶本性,使天下英雄看清了恶人真相,看清了自身狭隘,看到了未来的前景。三场较量,还有一些意外收获:谢逊彻底复仇,在佛门中找到了归宿,化解了一生的罪恶和仇恨,凶残的狮王变成了慈悲的佛徒;周颠的小气没有了,而开始视大体,以大局为重;范遥与空闻消除了过节,英雄惺惺相惜;明教铲除奸凶,解除危机,威信空前提高,大大增强了对武林的号召力;正派邪派尽弃前嫌,联手抗敌。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天下好汉明白了,所谓屠龙刀与倚天剑号令武林的传说是虚妄的,真正能领导武林的,是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怀和一致对敌的团结力量。
所以,金刚伏魔圈是佛的力量的展示,所谓“伏魔”,就是让善战胜恶,爱战胜恨,宽容战胜狭隘,团结战胜分裂,光明战胜阴谋。张无忌自体现佛的力量的《九阳真经》开始,经过道家太极拳剑的打磨,又经过外邦武功的波折,最后走到了这“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于人我之分、生死之别,尽皆视作空幻的金刚伏魔圈前,作了最后的洗礼,终于得以圆满。武功的成熟,其实是他精神的成熟。金刚伏魔圈完善了他的武功,更完善了他的心灵。而金庸先生以武写道,又点化了多少苍生啊!
我总是以为,金先生的武侠小说,是用武侠故事写成的《金刚经》,或者说,是佛学公案。各位看官,你们以为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5 收起 理由
Purplelight + 5 感谢分享
白雲山民 + 1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2-2 21:2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xy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xy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0-12-3 21: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uture252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uture252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阿弥陀佛,妙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